第108章 三司以會審(第2/6頁)

一開始說的人少,慢慢的越來越多,到最後,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蕭寧一直不露臉,身體定是垮了,這一切都是蕭鈐造成的。

最後,蕭鈐聽說外面的風言風語,都在明裏暗裏的指責蕭鈐不慈,竟然要毀國之棟梁。

就連姚聖幾個在朝的宰相也實在是坐不住,當著蕭諶的面直問:“敢問陛下,殿下身子如何?”

自打蕭寧回雍州以來,一個個都見不到蕭寧,心裏實在是七上八下的,現在更是傳出蕭寧病重的消息,宰相們想到天下尚未一統,蕭寧要是一倒,非同小可。

軍事法庭審理蕭寧最後給出的結論,蕭寧無罪。這一點三省的所有丞相,了解事情的來龍脈,一致同意。至於再有不服之人,亦無捍動之能。

“無事。”蕭諶真說的是實話,姚聖面露厲色地道:“請陛下讓公主靜養,在公主身體未痊愈前,絕不能讓公主有半點閃失。”

要知道蕭諶在登基之前,那是開誠布公的跟他們聊過,認定這天下江山必傳於蕭寧,其中的原由,大家心照不宣,定是蕭諶有難言之隱,子嗣只能是蕭寧一個。

如此,蕭寧若是有個閃失,那對大昌宛如天塌地陷。

姚聖見過蕭鈐,縱然那不是多聰明的一人,一直不是都挺好的,沒拖過蕭諶的後腿。從前不拖,現在怎麽就拖上了?

別管原由,姚聖只要求一點,蕭諶須得保證蕭寧的安全。

“姚卿是關心則亂,朕都明白,只不過姚卿信不過朕,以為朕會左右為難,難免受制於人,也該相信我兒有自保的能力。”蕭諶都說實話了,很顯然他的實話引人側目,相信的人太少。

行,不信他沒問題,那總相信蕭寧吧。

蕭寧從來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人。

蕭鈐縱然是長輩,若是當真要對蕭寧不利,想對蕭寧動些手腳,蕭寧能束手就擒,任人胡來。

姚聖一愣,想起這些日子的流言傳得沸沸揚揚,就沒消停過,那些都是沖蕭寧去的,就算朱家的人早已經喊了話,他們家的事同蕭寧並無關系,可是外頭的風言風語,都是對蕭寧不利的。

而且,蕭鈐最近冒頭挺勤,好像也是自打鬧出事來。

難道......

一個念頭一閃而過,姚聖擡頭看向蕭諶,蕭諶只好再次道:“朕說了,阿寧平安。”

正好太醫們都說了讓蕭寧好好養著,那就好好地養著。外頭都盼著蕭寧出事,此時如他們所願,好讓他們得意,也是給大家機會。

蕭諶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姚聖百分百肯定。

“臣等?”姚聖沒有問出來,但這兩個字加上疑問,蕭諶懂。

戲都開場了,為了天下安寧,省得將來天下一統,諸多阻力,倒不如趁此機會收拾人。太上皇都出面了,他們身為臣子,也該略盡綿薄之力。

“太上皇不喜於公主,你們該怎麽勸就怎麽勸。這個時候,有人巴不得鬧得越大越叫他們稱心如意。”蕭諶確實懂,給姚聖指的路,也是為人臣應該做的事。

姚聖默默地低下頭,一群自以為是,信口雌黃,偏又喜歡指手畫腳的人,是該讓他們自食其果。

“臣這就回去準備上書。”姚聖很是乖覺,現在只管當蕭寧確實“病”重了,至於誰把蕭寧坑成這模樣,就得他們問一問,最好讓最近冒頭得厲害的蕭鈐收斂些。

可憐的蕭鈐怕是想不到,事情鬧到最後,很多事不由他控制。

蕭寧也好,蕭諶也罷,都是喜歡即興發揮的人,意味著蕭鈐縱然有計劃在,同樣休想讓他們按計劃進行。

故,姚聖得了蕭諶的準話,可以按正常邏輯行事,立刻同孔鴻、水貨和鐵全、許原一道上書,暗指蕭鈐最近越界,管的事太多。蕭寧為國之棟梁,豈能由外人幾句似是而非的話定蕭寧之罪。

縱然太上皇是太上皇,亦不可損及國之棟梁,公主若有罪,當經三司會審定罪。

大昌朝所謂的三司:禦史台、大理寺、刑部。

當然,不忘指出將蕭寧推到風浪尖口的朱家也要出面,證明蕭寧的清白。

作為一個聰明人,朱櫬在眾目睽睽之下,嚇唬人從實招來,此事縱然有心人想掩蓋,姚聖他們自然查得出來。

蕭鈐無論因何而為難蕭寧,蕭寧是國家棟梁,平天下,守邊關。這樣的人,不能任人隨意扣上罪名,若是天下人對朱家一案生疑,不防派大理寺、禦史台、刑部,三司一道查明案子。

同時,孔鴻也指出朱家火起是有人有意為之,事至於此,斷然不能輕易善了,既然事情扯上蕭寧,倒不如讓三司公審,以令天下見證,好讓天下人知曉,大昌是有理,也是需要謹守律法的朝廷。

蕭諶露出了笑容,很是同意孔鴻的提議。

其他四人一樣點頭同意,而六部官員,也是蕭諶提拔起來的人,自然是蕭諶指哪兒打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