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後記

再見,王小元。再見,金烏。

寫到這裏,似乎終於可以寫下這句話了。這個故事從2018年寫起,到2021年結束,統共用了3年,可準備它的時間不止3年,可能是在更久遠一些的過去就已經萌生出了“要寫它”這一個想法。

“求俠”指的是“玉求瑕”名字的諧音,起名時沒怎麽深思熟慮,但是一面寫,心裏也生出了一些理解。所謂“求”,應該是有“本來並非”的意思,正因為不是“俠”、沒有“俠”,才會求取俠道。王小元本來不是大俠,金烏也不是,他們後來是了嗎?好像也沒有(笑)。所以大概這個“求”字,是求而不得的求。

以前看故事書的時候,喜歡先翻到書的最後看一看結局。如果看到了新人物,那就會十分欣喜,覺得主角一路披荊斬棘,收獲了很多新夥伴;如果發現物是人非,心裏就會很失落。

所以就寫了這樣的一個結局,開頭與結尾是一樣的,都是熟悉的老面孔,既是結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很容易寂寞,要是翻到結尾,發現主角們變了個大樣,我的快樂心情大概也會變個大樣。

當然,這個故事到處都是漏洞,寫得十分不盡人意。寫的過程中我經常給自己打氣,“這章寫不好,下章一定能行!”於是章章都不行。

然後又鼓勵自己,“成功的人總是在打完工後的深夜裏努力寫作!”於是除了白天成功地變得很困外,倒是沒有收獲什麽成功。

然而最後還是艱難地寫出來了,畢竟每一步走得再歪,也總能到達終點的。

寫文的過程很孤單寂寞冷,現在也依然是個愛斯基摩人。但是也許冷一點會好,因為會逼著自己時時自省,冰一旦融化,容身之處也會塌了。

希望有一天回頭看自己寫過的東西的時候,不會說出:“糟糕,還是那時寫得好!”的話,最好能說:“比起以前,有一點微小的進步。”

故事沒有什麽意義,也許這就是它的意義。不管是看到以後覺得無聊還是可憎,是糟糕還是叫人憤怒,但只要稍微讓人覺得消磨了些時光,我覺得那就已經足夠了。一百多萬字好像寫了一兩個人物,可是仔細一看,寫了嗎?又沒全寫。我在寫啥呢?我也不知道,也許這也是某種令人迷茫的意義。

王小元和金烏是我三年的老朋友了,現在得給他們送別,送到看見了他們的人的手裏。結尾留在了一個春天,但他們應該還能繼續過很多個春天。

群青微塵

參考書目:

《漢族風俗史》卷四

《中國文化通志 歷代文化沿革》

《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佛學大辭典》

《中國古代房內考》(?)

《道德會元》

《陶庵夢憶》

--------------------

番外過幾天寫!還有很多章的樣子!謝謝大家的一路陪伴ヽ(??▽?)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