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三更合一

後來, 退休以後,安然曾仔細回想,怎麽1983到1984年這兩年的日子過得特別快呢?

印象中的這兩年, 她一方面忙工作, 廠子裏的事越來越多, 因為1983年底東風紡織廠成為系統內第一個設立職工大學的單位,成為省裏的一面旗幟。

每天下午六點鐘以後, 廠子裏不僅有機器的轟隆聲,還有教授們上課的聲音,學生們朗讀的聲音,職工家屬院裏也多了很多孩子的玩鬧聲。

安然搞出一個獎勵制度, 凡是自願加入職工大學學習並順利參加每一年期末考的, 按考試總成績排名, 前三十名發錢。

凡是取得單科成績最高分的,發錢。

凡是按規定取得畢業證書的, 發錢。

最後, 誰的證書多, 誰學到的技術多,也發錢。

安然以前自己開服裝廠的時候就喜歡用這招, 簡直百試不爽。現在也一樣,青工們為了能多得幾十塊錢,全都鉚足了勁, 一下班打一缸飯端到教室裏, 邊看書邊吃,教授一來,所有人肅然起敬,晚課上到十一點依然舍不得讓教授們下班走人, 問問題的排隊都排到教室門外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每個月發工資的日子呢。

以前被耽誤了,現在有不用交學費的大學可以上,取得的證書和資格單位也承認,能直接帶來職稱和工資的增長,誰會不願學呢?

目前開設了五個專業,每一個專業報名人數都是爆滿,上課的時候教室坐不下,很多都是一條板凳坐五六個屁股,擠一擠,就能擠出海綿裏的知識來。還有的幹脆抱著小板凳來,靠墻坐,過道都快過不通了。

不過家長們都去上大學了,孩子們就只能放養在院裏,不是誰家的孩子打了誰家的,就是誰家的又弄壞了誰家的掃把撮箕鹽巴罐子醬油瓶子啥的,廠辦每天被這些告狀的小孩搞得焦頭爛額,太煩了呀。

而安然只能想個辦法,搞出個輪流值守,看護孩子的排班表,到了那天,如果那兩名家長有事不能看護的話,就讓他們想辦法找人來替代或者換班,反正必須得保證家屬院有家長在。

大孩子還好,小孩子卻必須得有人看著才行,不說像幼兒園老師一樣分配吃的換褲子,但至少得攔著別讓小孩做危險的事。誰家都想讀書,可孩子也是廠子的未來,不能放棄啊。

安然以前在陽二鋼就是搞工人大後方的工作,現在對家屬區的事兒也是輕車駕熟,反正該怎麽怎麽來,誰也不能例外。反倒是工人們害怕因為值班看孩子而落下課程,復學後都會加倍努力,加倍的用心,把課程給補回來。

東風紡織廠這股優良學風,在系統內很是有名,就是系統外的人都知道了這個職工大學的好處。它比夜大好的地方就是不用真槍實彈的考,只要想上,報個名就行,大大的提高了全體工人的積極性。

為此,高美蘭還在大會上誇過好幾次,東紡簡直不要太風光。

當然,想要這種風光的人很多,想模仿的人也很多,甚至還有人來找安廠長取經,可一聽東風紡織廠有那麽多經費儲備,動不動就發錢獎勵,頓時都偃旗息鼓了。

畢竟,東紡可是有錢呐。

這個紡織廠,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已經成為整個紡織系統內最掙錢的廠子,而作為改革試點,省裏同意他們在刨除運營成本後剩下的利潤裏,能夠拿出一部分來自行支配。

這種“支配”的空間可大了去,安然主要用在三個方面:一是漲工資,多勞多得,願意加班的可以算加班費;二就是職工大學的獎勵機制;三是改善職工福利,一年幾個法定節假日,發點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家戶戶都有份,兒童節有孩子的家庭還能多得十塊錢。

大的福利,譬如房子和大幅度漲工資暫時還做不到,但能切切實實改善職工生活的必需品,安然倒是很大方。

要問這支“後起之秀”為啥這麽能掙錢?那得從他們安廠長搞產研結合,把日本人的設備改造改造再改造說起。

他們改造後的機器,不僅馬力更大,效率更高,紡出來的布質量也非常好,染色固色也做得很好,怎麽洗都不容易掉色,自然受市場歡迎。

東紡現在的產量比剛開始翻了兩番,產量一高,這時候又是開始對穿衣打扮最舍得花錢的幾年,幾乎是紡織布還沒從機器上下來呢,就有服裝廠來等著領貨了,每逢出貨的日子,門口的汽車長龍能排到省道上去。

以致於都建廠這麽長時間了,倉庫就沒放過幾次成品,都是用來存放原材料的。

另一方面,安然家倆孩子都是高中生了,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顯著提高,不用再像小學生一樣督促寫作業檢查作業啥的,衣服也能自己洗,時不時還會給幫忙做點家務,她的日子就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