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飯都是一口一口吃的, 事情自然也就只能一件一件來做。

雖然事情已經堆積如山,但顧硯書依舊沒有絲毫慌亂,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有條不紊地處理著。

幾件事情中, 最簡單的便是那幾個說書先生所寫出來的話本初稿。

經過了顧硯書前期的指導與點撥,這次幾位說書先生交給顧硯書的初稿基本都沒有什麽問題。

無論是用詞還是故事的情節, 都有了極大的進步。

顧硯書不是喜歡在雞蛋裏面挑骨頭的人。

在看完這次說書先生遞上來的話本之後,顧硯書也沒有找說書先生的茬, 讓幾位先生可以按照現在的這個節奏繼續向下寫。

然後便是那兩座茶樓。

這兩座茶樓之間雖然互相都有一段距離, 但同陶然居一樣, 地理位置都不錯。

兩座茶樓都是上下三層的小樓, 修葺起來也頗廢了一番時間與功夫。

只是因為這兩座茶樓是最先停業動工的, 在此之前,顧硯書便在上面投入了不少精力。

所以現在茶樓的修葺基本都已經步入了正軌,所以反而成了最讓顧硯書省心的地兒。

而陶然居那邊, 顧硯書在發現自己有些分身乏術之後, 幹脆直接選了一個比較偷懶的辦法。

從那兩座茶樓裏分別抽調了一些人手過來。

這些人已經在茶樓裏做了一段時間, 了解顧硯書的習慣和喜好。

再加上唐掌櫃也是一個得用的, 加上這些熟手之後,陶然居那邊的事便不需要顧硯書過於操心了。

現在便就只剩下了王府的主院以及日報的事。

主院這邊的問題同樣不大。

顧硯書對於一切改動都有相信的方案,平日裏只需要每日過去一趟, 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工匠,順便看看事情的進展就行了。

但是在日報的創辦上, 卻著實是讓顧硯書為難了起來。

對於日報,顧硯書的規劃可以說是非常完整。

在這段時間裏, 顧硯書集合末世前後的各大日報,做出了一個自認為最適合《天齊日報》的模板。

有普通小老百姓們感興趣的娛樂八卦板塊。

著犧牲自我,娛樂大家的犧牲精神, 像是前些日子陶然居和韻瓷齋之間的恩恩怨怨,便可以寫在上面。

同時還有專門為了那些話本子們開辟出來的奇談怪志板塊。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每天去茶館裏面坐一坐,聽一聽說書先生們講故事的。

但這些忙碌的人也有想要休息娛樂的需求,奇談怪志板塊就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些人的需求。

將新鮮的話本子刊登在上面,足不出戶,便能知道現下京中最流行的故事講得是什麽內容。

當然,肯定會有一些比較正經的人,對娛樂八卦和話本子都不感興趣人。

為了這一群心無旁騖,心懷國家大事的人,顧硯書也準備了相應的政治要聞板塊。

用以刊登朝廷最新的公告以及政策變化。

除此之外,還有絕大多數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醉心四書五經,全力以赴準備科舉的讀書人們。

這一部分讀書人,是顧硯書的日報想要抓住的最主要的人群,當時是不可能放過。

剩下的版面,大概還占據整份日報一半的位置,都被顧硯書整合成了一個版塊。

用顧硯書的話來說,這一個版塊的標題,便叫做“十年科舉,八年模擬”。

這個名字自然是從後世紅遍大江南北,歷經數十年經久不衰的教輔資料《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轉變而來。

只是無論是五年還是三年,對於科舉制度的考試來說,都過於短暫了一些。

所以顧硯書根據實際的情況,做了一點點小小的改動。

既然是為了這些在考場上掙紮的學生們而準備在,自然是要在上面刊登一些與科舉考試有關的內容。

比如什麽科舉變化早知道,帶領舉子們了解科舉制度變化的細微之處,做到知己知彼。

再比如說什麽歷年狀元考卷解析,帶領舉子們進一步解讀歷年狀元的答卷,做到取其精華,獲取靈感,開拓思維。

亦或是什麽名家小課堂,刊登當代大儒新作,讓求學無門的寒門舉子也能瞻仰當代大儒的文學風采,擴展眼界。

還有什麽科舉模擬小課

堂,帶領大家根據歷年科舉出題規則,對下一屆科舉考題進行猜測模擬。

爭取讓所有看過日報的“十年科舉,八年模擬”板塊的舉子,在進入考場之後,都能夠做到準備充足,下筆如有神。

日報中的其他版塊,對於顧硯書來說都不是什麽大事。

唯獨最後這個“十年科舉,八年模擬”的板塊,讓顧硯書頗有些頭疼。

想要做“十年科舉,八年模擬”這樣的板塊,首先便必須要找一個對科舉制度十分了解的人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