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聽到顧硯禮這話, 顧硯書稍稍有些意外。

從顧小公子的記憶中不難發現,顧硯禮雖然是承恩侯府近三代以來資質最好的後輩,

但與做學問相比, 顧硯禮卻更喜歡習武。

同顧硯禮交好的,也大多是一些喜武的兒郎。

在顧小公子的記憶中, 顧硯禮應該是他的那些朋友中學問最為厲害的一個了。

也是因為這樣,顧硯書在思考人選的時候, 下意識便排除了向顧硯禮求助的這個可能性。

誰知道現在顧硯禮卻說他有一個朋友符合顧硯書的要求。

這怎麽能夠不讓顧硯書驚訝?

或許是顧硯書訝然的表情讓顧硯禮會錯了意, 以為顧硯書這是不願意用他的朋友:

“當然, 為兄也只是隨口一提, 若是你覺得不合適, 那便罷了。”

“大哥都還沒有告訴我你口中的這位朋友是誰呢,我又怎麽知道合不合適?”

顧硯書略微有些失笑,或許是因為以前顧小公子的態度, 讓顧硯禮在他面前總有些小心翼翼:

“若是真的符合剛剛我所說的那些條件, 我感謝大哥都還來不及呢。”

顧硯禮當即便知道自己剛剛是想多了, 連忙斂去心中那股剛剛泛起的那股失落:

“大哥剛剛說的那個友人, 是溫清霄。”

“溫清霄……”

顧硯書念叨著這個名字,這個名字,顧硯書只覺得頗為耳熟。

但思索了片刻, 顧硯書依舊沒有在記憶中找到關於這個名字的主人的任何信息。

就在顧硯書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便又聽到了顧硯禮的補充:

“是翰林學士家的六公子。”

一聽這話, 顧硯書頓時便知道顧硯禮說的是誰了,當即便脫口而出:

“三年前那位探花郎?”

話音剛落, 便看到顧硯點頭的模樣:

“是他,硯書覺得這個人如何?符合你的要求麽?”

聽到顧硯禮這話,顧硯書微微陷入了沉默, 腦海中浮現出了關於這位溫六公子的種種信息。

溫清霄,溫六公子,可以說是這燕京城內的風雲人物。

就是顧小公子這種整日溜貓逗狗,對讀書人的事一點也不關心的人,也曾聽聞過這位溫公子的大名。

往前三年,

溫清霄在這燕京城內,可以說是和三皇子秦戮同樣出名的存在。

三皇子秦戮上陣殺敵,在疆場所向披靡。

溫六公子溫清霄則是學富五車,在學堂中大放異彩。

與曾經的秦戮一樣,溫清霄也曾被京城眾人贊不絕口。

相傳溫清霄三歲寫詩五歲著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甚至有不少文壇大家都與溫清霄交流過學問之事。

在不少文人口中,溫清霄便是文曲星下凡,紫微星再世,只要站在其身邊,便會讓人自愧不如。

然而溫清霄的傳奇,卻在三年前戛然而止。

三年前,十六歲的溫清霄下場參考,以十六歲的年齡連中二元,直接入選殿試。

在殿試之中,其策論文章更是讓諸多考官以及皇上對其贊不絕口,最後將其點為了探花。

為什麽是探花而不是狀元,這裏面甚至也有些說道。

據說當年是幾位考官認為溫清霄十六歲的年齡過小,連中三元的名頭卻太大,怕溫清霄會止步於此,才特地將其點為探花。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那便是天齊歷代科舉的探花皆是殿試前三甲中長相最為好看的那一個。

當初殿選中選舉出的前三甲,除了溫清霄外,一人已經年近不惑,另外一個人相貌平平。

只有溫清霄,出身清貴,年紀輕輕,皎皎如月,能當得起“探花”二字,於是在斟酌之後,才將其點為了探花。

無論事情的真相如何,能夠有這樣的流言傳出,並且讓京中百姓深信不疑,足以說明當溫清霄的才學遠遠高於一同參考的其他考生。

這樣的人,若是沒有意外,前途自然不言而喻。

甚至還有人說過,溫清霄其才能超越其父,將來說不定能成為天齊歷史上最年輕的內閣大學士。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些時候意外就是來的那麽的讓人措手不及。

在溫清霄被點為探花,即將入職翰林之前,溫清霄卻在一次意外中不慎從馬背跌落。

當時具體發生了什麽,外界眾說紛紜,顧小公子也不知全貌。

只知道後來再聽到溫清霄的消息時,便是其腳踝骨被馬蹄一腳踏碎,雙腿殘廢,不良於行的消息了

天齊國雖然不像華夏歷史上的某些朝代,對為官者苛刻到要求其長相俊美身高八尺。

但依舊要求為官者身體健全,沒有殘疾。

溫清霄當時的情況,顯然已經不符合天齊官場的規定。

即使溫清霄文采過人,即使後來其父其祖父為其奔波良久,卻依舊沒能讓溫清霄保住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