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聽到顧硯書提及今日皇上急召之事, 秦戮不知道想到了什麽,臉色微微有些難看。

將碗中最後一口湯喝下後,才緩緩開口:

“瑞州那邊傳來消息, 紹城遭了雪災, 現在情況不太好。”

皇上急召, 又叫上了諸多朝臣, 如此急切, 甚至完全不顧現在正值除夕,不需要多想便知道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在秦戮回府之前, 顧硯書便想過了不少可能性。

其中想的最多的,便是邊關上出了什麽變故,秦戮恐怕需要重新披掛上陣。

但就算是想了再多, 顧硯書也沒有想到,會得到這樣一個全然在意料之外的答案。

“雪災?紹城?”

重復著這四個字的時候,顧硯書的臉上只剩下了兩個大字:離譜!

至於顧硯書為什麽會是這樣的反應, 這還得從紹城的地理位置開始說起。

在承恩侯府養病的那些日子裏,顧硯書閑暇時便會經常看一些天齊的正史野史,以及縣志等雜書。

同時也對天齊的地圖進行過一番研究。

結合顧小公子的記憶以及那些書籍, 顧硯書在那時便發現, 天齊在人文歷史以及地理氣候上與華夏有極大的相似之處。

舉個例子, 若是平行時空, 那麽現在天齊國在地球上的位置, 便同華夏一樣,位於北半球。

而天齊的首都京城, 與華夏的首都京城,在地理位置上更是高度重疊,氣候驚人的相似。

至於秦戮剛剛提到的, 遭受雪災的紹城,則是位於京城的西南方向。

華夏之中,但凡有個小學學歷,也知道一個常識:

相較北方而言,南方更不容易下雪。

有些南方的城市,甚至一年到頭也看不到一次小雪花。

在華夏,某些位於西南的城市,若是哪年見到了飄雪,甚至還能喜提一個微博熱搜。

由此可見,紹城的寒冷程度以及降雪量,怎麽也不會比天齊京都更嚴重。

在前些日子燕京第一次降雪的時候,顧硯書便發現了,天齊的初雪降臨的日子來的比華夏來的更晚一些。

結合顧小公子的記憶便不難發現,現在甚至還沒有到達天齊降雪最厲害的時候。

這樣的情況之下,燕京沒

有遭受雪患,燕京以北的城市沒有遭遇雪患,反而是位於燕京西南方向的城市出了雪災……

這話若不是從秦戮的口中說出來的,顧硯書甚至會以為自己聽到了天方夜譚。

“是的,紹城。”

秦戮微微點頭,直接剛剛得到的消息同顧硯書描述了一遍。

相對於往年來說,今年天齊的冬天算得上一個寒冬。

不少從不下雪的地區,今年也出現了下雪的情況。

而原本在冬天便會下雪的城市,今年下雪的情況也變得明顯了許多。

紹城雖然位於京都的西南方向,但與京都的距離其實並不算遠,所以氣候方面與京都也有不少相似。

紹城往年冬日裏便會出現小雪延綿的情況,只是今年,小雪變成了大雪。

與京都以及北方每年都會面臨大量降雪而做了加固處理的房屋不同。

紹城不少百姓的房屋,都不太能抗住大量的積雪。

除此之外,紹城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百姓,還在住著茅草屋。

在發現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的時候,朝廷便已經向各地發下了警示,讓官府在這個冬日提高警惕。

但也不知道是紹城的官員怠慢,還是百姓沒有將官府的警示放在心上。

今日朝中得到消息的時候,紹城的雪災已經極為嚴重了。

紹城內城房屋比較堅固的地方情況還算穩定。

但根據前來遞送消息的人說,在郊區以及鄉村之中,那些還在住著茅草屋的村民的屋子,可以說是十不存一。

今年的冬日,在主院修葺好,沒有地暖的時候,顧硯書最誇張的時候甚至在屋內放過八個炭盆取暖。

即使紹城不及京都寒冷,但沒有房屋,可想而知那些村民們有多難熬。

單單只是聽秦戮的轉述,顧硯書腦海中便已經可以想象出畫面了。

“據報,不少失去了房屋而無處避寒的百姓都沒能挺過來,死在了城外。”

就是平日裏臉上沒有什麽情緒的秦戮,在說到這裏的時候,神情也變得難看了許多。

顧硯書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能聽到這麽荒唐的事:

“凍死了?紹城的知府呢?沒有給這些百姓安排住處嗎?”

此話一出,原本臉色就不好的秦

戮,表情又難看了兩分。

即使秦戮沒有回答,但從這個反應,顧硯書也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朝廷已經有了預警的情況下,紹城的官府依舊能夠讓積雪壓垮百姓的房屋,恐怕在出事之後,同樣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沒有給百姓安排住處,沒有組織人手替百姓重整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