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一句話說得好,錢可以解決世界上的大部分煩惱。

若是不行,那就是錢還不夠多。

現在由《京都日報》所募捐到的善款,高達四百萬兩,顯然不在“錢不夠”的範圍內。

當這筆善款被送進皇宮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能夠感覺到,皇上的心情好了許多。

到了第二日上朝的時候,聽說報社那邊為了充盈國庫,依舊在繼續募捐的消息時,就連語氣也變得柔和了起來。

這還是自除夕夜,紹城雪災的消息傳入皇宮之後,皇上心情最明朗的時候。

常言道有人歡喜有人愁,在朝堂上的官員,自然也並不是全都很高興。

比如說大皇子一脈的官員,現在就都是一副強顏歡笑的模樣。

倒也不難理解,畢竟被這樣生生地分走了一半的功勞,任誰也高興不起來。

就連瞬間充盈了不少的國庫,也不能讓戶部尚書展顏。

然而讓戶部尚書沒有想到的是,讓他郁結之事,還並非只有這一件。

因為皇上心情高興,今日的早朝完全可以用“風平浪靜”來形容。

眼見著王公公馬上就要唱喏出那一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之時,卻見翰林院侍讀溫大人一個跨步上前:

“啟稟皇上,臣有事啟奏。”

這位從這位翰林院侍讀的姓氏便不難看出,這是翰林學士溫大人六位公子中的一位。

事實也的確如此。

現在說話之人,是溫四,溫清衍,同時也是溫家幾位兄弟之中,除了溫清霄之外,學問最好之人。

六年前殿試,被皇上點為榜眼,在翰林任職一年後便自請外放,去做了一名縣官。

兩年前回京,便重新回到了翰林院,同時還直接向上升了兩級,越過修撰,直接被任命為侍讀,可見其手腕與才幹。

就這個升遷的路線,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溫大人在為其鋪路,準備將自己手中的權柄直接交予四公子。

所以別看四公子現在身上的官階不高,但就算是二三品的官員在面對他的時候,依舊非常客氣。

溫清霄擔任報社負責人一事,秦戮早就已經向皇帝稟告過。

現下報社募捐有功,皇帝自然就對溫家的人看著格外順眼,當即便語氣輕柔地詢問:

“哦?溫愛卿有何事啟奏?”

溫清衍微微俯身,朗聲道:

“啟奏皇上,常言道居安思危,這次紹城之危看似已經得到了完美的解決,但其實契內裏卻暴露了國庫的重重危機,還望皇上明鑒。”

溫清衍此話一出,朝堂上的氣氛頓時便有些微微的凝滯。

要知道現在從皇上到大臣們,都在為了紹城與國庫之危得到解決之事高興不已,溫清衍這話,和給人潑冷水又有什麽區別?

為人臣子的,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看人臉色,溫清衍能在短短六年的時間裏以如此快的速度晉升,又怎麽會是不懂得看人臉色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個解釋,溫清衍是故意在這個時候說出這樣一番話。

但是這樣做,又有什麽好處?

惹惱了皇上不說,也會給厲王府帶去一些麻煩。

畢竟國庫有危,首當其沖會受到影響的,便是征兵與厲王殿下的兵部。

誰不知道,這溫家幾位公子因為溫六的緣故,同厲王府極為親近?

所以現下溫四公子說這話,到底寓意為何?

也是在這個時候,殿中響起了皇帝的聲音:

“不若溫愛卿與朕說說,這怎麽就危機重重了?嗯?”

眾人明顯能夠感覺到,皇上雖然沒有生氣,但也顯然不如剛剛那般愉悅了。

若是聰明一些的人,此時恐怕就會隨便說一些自己錯了的話圓過去。

然而溫清衍卻像是沒有察覺到皇帝的不愉似的,直接開口:

“既然如此,那微臣便鬥膽,與皇上說上一說。”

緊接著,溫清衍便直接說出了這次募捐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

這次募捐能夠如此成功,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因為《京都日報》的副刊,勾起了百姓們心中的共情。

二則是因為皇上這麽多年的仁政,百姓們都知道天齊國庫空虛不是作假。

三則是這是天齊開國以來的第一次募捐,第一次問百姓要錢,總歸是要容易一些的。

但若是以後朝廷再遇到紹城雪災這樣的情況呢?

難道又要找百姓要錢嗎?

第二次或許可以,但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若是次數多了,頻繁了,百姓心中想到的恐怕就不是災民可憐,朝廷的不容易,而是朝廷的貪得無厭甚至是無能。

所以募捐一事,可一可再不可三。

今日能夠站在朝堂上的,都不是無能之輩。

現在聽到溫清衍這番話,眾人再細細一思索,發現這並不是溫清衍危言聳聽,而是事實的確如此。

就連皇上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連帶著,皇帝心中因為此次募捐順利的愉悅,也頓時消減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