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其實一開始,顧硯書也只是想給戶部裏面換換血。

畢竟即便是後世再幹凈的公司,也不能保證自己的財務部沒有一點違規之處。

更別提天齊已經延綿上百年,期間戰亂不短,還經歷了數位帝王更叠。

幾乎不用多想,便能知道這戶部之中到底有多少烏七八糟的事。

也是因為如此,戶部也是六部之中,最為“穩定”的存在。

進去的人,能夠安安穩穩留下來的,幾乎也都是和其他人一條心。

這個時候,顧硯書只需要向裏面隨便塞上一個人,甚至不需要去考慮這個人原本的立場,就足夠讓戶部尚書忙上一陣子,沒有空再來找厲王府的茬。

至於溫清衍被任命為戶部侍郎,的確是一件讓顧硯書出乎意料的事。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皇上心中恐怕早就因為國庫空虛之事有所不滿。

否則他也不會在溫清衍提出可以開源之時,直接打破這些年他親手維持的天平,對溫清衍委以重任。

但不管怎麽說,這件事對於厲王府來說,到底是百益而無一害。

溫清衍的事,厲王府是高興了,然而大皇子卻差點兒沒有被氣個仰倒。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大皇子正為了賑災之事忙的團團轉。

在來紹城之前,大皇子只想到了將紹城賑災之事拿到手能夠得到多少好處。

但到了紹城之後,大皇子才發現,這功勞也不是他想要,想要就可以隨便拿到手的。

其中的難度,可比他想象中的難多了。

先不說安撫那些因為紹城的官府以及二皇子一頓操作,而憤怒到了頂點的百姓反耗費了多大的功夫。

就說這紹城現在惡劣的環境,對於大皇子這樣從小養尊處優之人,便是一大挑戰。

除此之外,就在這賑災的銀錢之上了。

大皇子手底下的長樂賭坊先是被厲王府拿走了一百二十五萬兩,後又因為厲王府的布局不得不關門歇業。

後來在於陶然居的價格戰之中,韻瓷齋也鎩羽而歸。

後來眼見著韻瓷齋緩過了勁兒來,重新步入正軌,結果它卻以讓大皇子意想不到的速度衰敗了下去。

連帶著韻瓷齋背後的周家,也以最快的速度退離了京都。

走的時候,甚至還不忘去他的府上將那侍妾給帶走。

當時可把大皇子氣了個夠嗆,生生從周家身上刮下了一層皮,心裏舒坦了一些才將人放走。

長樂坊和周家以前可謂是大皇子手底下最為賺錢的兩個存在。

現在都沒了,大皇子被砍掉了左膀右臂的同時,就連府內的銀錢也變得有些捉襟見肘了起來。

也是因為如此,大皇子一開始便打定了注意,要趁著賑災的機會,從賑災款上撈上一筆,緩解一番府內的壓力。

左右戶部裏都是他的人,自然會替他遮掩。

然而等大皇子到了紹城才發現,的事情與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就朝廷中撥下來的賑災款,用來賑災都夠嗆,跟別說從裏面撈錢了!

現在整個朝野的目光都集中在紹城之上,大皇子就算是想做什麽,也不敢太過分。

到了最後,紹城賑災的事,對於大皇子來說,直接變成了一件吃力不太好的苦差事。

好在後續朝廷給賑災款的態度足夠爽快,倒是讓大皇子心中稍稍感到了一些安慰。

後來朝廷又將《京都日報》籌集到的捐款送了過來。

這筆錢的到來,總算是讓大皇子松了口氣,賑災之事進展順利了不少不說,大皇子甚至又起了將賑災錢款撈進自己的腰包的打算。

然而還不等大皇子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於行動,就聽到了手底下的人傳來的噩耗:

“你說什麽?父皇任命溫清衍為戶部侍郎?”

“回大殿下的話,是,是的。”

面對大皇子仿佛要**一般的目光,那人哆哆嗦嗦從懷中掏出了一封信,呈給了大皇子。

從信封上那幾個寫著的“大皇兄親啟”幾個字,便能知道,這封信應當是出自四皇子秦寒之手。

看到四皇子的字跡,大皇子勉強壓下了心底的怒火,伸手拿起了那封信。

四皇子與大皇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對其十分了解,在早朝上皇帝的任命下達之時,四皇子就已經能夠遇見大皇子會是什麽樣的反應了。

所以在這封信裏,四皇子不僅僅寫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同時也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來安撫大皇子的情緒。

現在溫清衍進入戶部任職已成定局,即便大皇子等人心中有再多不滿也於事無補。

只能等到溫清衍進入戶部之後,再慢慢謀劃將他排擠出去之事。

而現在對於大皇子來說,最要緊的還是紹城賑災之事。

只有完美地完成這件事,大皇子回京之後才有繼續和厲王府一戰的能力。

四皇子字字句句都直中要害,就是易怒如大皇子,在看完之後也壓下了心中的火氣,將前來送信的人給打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