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溫清霄不是一個喜歡拖延的人,當天回去,便將顧硯書的話帶給了溫清衍。

溫清衍現在的確是在為了開源之事焦頭爛額。

畢竟溫清衍比誰都清楚,現在皇上對他的器重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

若是開源之事遲遲沒有進展,少不得會讓皇上心生不滿。

現在聽聞自家六弟帶來的話,又想到顧硯書手底下那幾個日入鬥金的鋪子,深知顧硯書在這方面本事非常。

溫清衍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便向顧硯書遞了拜帖。

顧硯書那邊的回應也很快,第二日,兩人便在歸園居見了面。

兩人見面之時,溫清衍依舊沒有忘記為了當初顧硯書的那番提點的,同顧硯書好好道了一番謝。

為此,顧硯書倒是與其寒暄了好一會兒。

從溫清霄便能看出,溫家的教養極好。

溫清衍既然能被稱為溫家除了溫清霄之外,最優秀的一位少爺,才學同樣不俗。

不一會兒,兩人便天南地北地聊了許多。

就兩人此時相談甚歡的模樣,任誰看了也不會相信,今日只是顧硯書與溫清衍的第三次見面。

雖然與溫清霄的交談極為愉快,但顧硯書也沒有忘記,今日他與溫清衍見面,是為了談正事的。

在寒暄了片刻後,顧硯書便率先提起了話題:

“聽聞四公子進來遇到了一些煩心事,恰好,我也有一事想與四公子合作,想必清霄已經與四公子提過了?”

“殿下說的可是水泥路一事?”

溫清衍略有些不確定地詢問,畢竟溫清霄同他說的時候,並沒有說這是與顧硯書的合作。

顧硯書微微點頭,而後將準備好的計劃書放到了溫清衍的面前:

“關於水泥路的種種好處,想必清霄已經與四公子說過了,至於其他的細節,四公子可以先看看這個。”

這份計劃書,是顧硯書昨日回府之後,連夜趕出來的。

說是連夜,其實也並不準確。

因為認真說起來,顧硯書寫這份計劃書,前前後後也只不過用了一個時辰不到。

別看顧硯書沒寫多久,但這份計劃書上的內容卻十分詳盡。

修路是一個大工程,即便是顧硯書手底下有著幾只下金蛋的母雞,想要將水泥路鋪滿天齊,也少不得會侵家蕩產。

別說顧硯書不行,就是天齊任何一個人,也做不了這件事兒。

所以顧硯書便直接將後世的承包制給挪用過來。

一個人想要出資將水泥路鋪滿整個天齊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若這個人只需要出資修建一座城池的水泥路,或者是一個城鎮的呢?

但凡是有些家底的,都能拿出這一筆支出。

所以顧硯書的方法,便是化整為零。

將天齊的版圖按照城池的劃分,拆分成若幹個板塊,然後再來為每一個板塊,尋找修建水泥路的出資人。

從顧硯書從不吃虧的性子便能看出,任何一個商人都不會願意做虧本生意。

所以要想讓這些商人心甘情願地掏錢來鋪這水泥路,便需要讓這些人從這水泥路上發現商機。

那套“要想富,先修路”的言論,對於唯利是圖的商人來說,顯然是不夠的。

畢竟這交通發達之後所帶來的經濟流動,並不能夠讓那些商人直接變現。

所以這個時候,顧硯書又引入了後世的另外一個辦法:

高速公路收費站。

這水泥路放在天齊,可不就是高速公路嗎?

至於這個收費站要如何建立與分配,顧硯書也做了詳細劃分。

就以京城來舉例,誰若是承包了京城極其周邊的水泥路建設,誰就可以在上面建立一個收費站。

每一輛從水泥路上行駛過的貨車或是馬車,每一匹在水泥路上行駛過的馬,都需要交這“過路費”。

當然,為了防止有人利益熏心,違背朝廷修建水泥路“為百姓服務”的初衷,設定高額過路費,每一個站點過路費的標準,都必須由朝廷來制定。

當然,顧硯書所說的,可以解除溫清衍的燃眉之急,為朝廷開源的方法,也在這收費站之上。

每一個收費站所收取的過路費,都需要與朝廷五五分成。

至於什麽驛站的送信員和朝廷官員可以免過路費之類亂七八糟的規定,顧硯書就懶得細寫了。

只粗粗地一筆帶過,然後寫了一句讓溫清衍自己看著補充。

即便如此,顧硯書的這份計劃書,也可以說是十分詳細了。

溫清衍與溫清霄不同,他與顧硯書這才是第三次見面,對這位傳聞中的厲王妃並不十分了解。

現在見到顧硯書一個修路都能想到這麽多花樣,心中那叫一個五味雜陳。

想他前些日子為了開源之事焦頭爛額之際,聽到自家六弟說若是他們溫家中有人有厲王妃一半厲害,也不至於如此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