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關於在京都修建水泥路,卻不建立收費一事,顧硯書依舊是那句話:

有舍才有得。

京都與其他地方不同。

其他城池尚且可以留下以前所使用的小道,另外開出一條通道來修建這水泥路,讓百姓有所選擇。

願意給錢的走水泥路,不願意給錢的,便走以前的小道。

但京都作為天齊最為繁華的城池,說是寸土寸金也不為過。

有了水泥路後,定然是不會再保留以前的小道。

屆時百姓無所選擇,只能走水泥路。

若是建立了收費站,這便是強買強賣,並不符合顧硯書做生意的美學。

除此之外,在京都建立收費站,需要考慮的問題可不少。

旁的不說,就說再過幾個月,便是三年一次的科考了。

屆時舉子陸續進京,總會用到這水泥路。

在面對這些舉子之時,到底是收費好,還是不收費好?

若是收費,這對於那些本就家境困難的寒門學子來說,無疑又是一筆負擔。

若是不收費,又如何能夠服眾?

那些以前曾經交過過路費的百姓會如何想?

待到學子離京後,若是再想重新收費,無疑會困難許多。

畢竟人都是這樣,不患寡而患不均。

最重要的是,從一開始,顧硯書修建水泥路的目的,便不是為了收那點過路費。

待到水泥路修建完成,交通便利之後,想要做多大的生意沒有?何必要一直糾結於收費站這點蠅頭小利?

況且免費鋪設京都的水泥路,對厲王府來說,也是利大於弊。

修建水泥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需要使用水泥。

現在水泥的配方,就只有厲王府有。

要將水泥路鋪滿整個天齊,需要用到多少水泥?

這些水泥,能夠給厲王府帶來多大的利益?

財帛動人心,如此巨大的利益,難免不會引起旁人的側目。

尋常人就算是想到了這些,或許會礙於厲王府的威嚴不敢言語。

但大皇子絕不會如此。

或許大皇子就等著這麽一個機會呢!

與其等到大皇子出手之時再防備,還不如先下手為強。

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厲王府都已經無條件鋪設京都的水泥路了,大皇子等人若再想在這水泥之上做文章,是不是就有點貪得無厭了?

不得不說,顧硯書的這番顧慮並不多余。

不僅不多余,甚至還恰好將大皇子的心思猜了個正著。

因為在招標會的第二日,大皇子一脈便就水泥的問題,向皇上遞了好幾道奏折。

其中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

水泥一物既然如此厲害,又能建設堤壩,還能用來修路,那麽水泥的配方掌握在厲王府手中是否有所不妥?

依照他們的意思,若是厲王府真的是為了天齊著想,便應當將這水泥的配方交予朝廷。

大皇子一脈此話一出,便有不少人看的清明:

這分明便是仗著厲王殿下此刻不在京中!

若是此刻的厲王殿下在,這些人是斷然不敢說出如此無恥之言的!

厲王府一脈自然也是被大皇子等人的這一番言論氣得不行。

心中氣歸氣,他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支持厲王的,大多是曾經與三皇子一起,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武將。

讓這些人提槍殺敵還行,但讓他們與大皇子麾下那些文官打嘴皮子仗,那就著實是有些難為人了。

而大皇子明顯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在秦戮不在的時候,跳出來搞這些幺蛾子。

只是大皇子千算萬全,卻算漏了一點:

那便是溫家。

溫家詩書傳家可謂是家學淵源。

論起筆杆子嘴皮子,可一點也不比大皇子手底下的那些人差。

顧硯書前腳才剛剛將溫家拉攏過來,同時還給予了溫家不少幫助。

不說溫清霄之事,就說溫清衍。

因為顧硯書的提點進入了戶部不說,近來還因為水泥路之事頗受皇上賞識。

溫家幾父子正愁沒機會可以報答顧硯書呢!

大皇子現在這舉動,可不就是給溫家幾父子送菜來了嗎?

什麽叫做如此於國有利之物掌握在厲王府手中有所不妥?

厲王殿下為天齊立下赫赫戰功的時候,你怎麽不來說這種話?

厲王妃殿下將活字印刷無私奉獻給朝廷、奉獻給百姓的時候,你怎麽不出來說這種話?

厲王府在報社創立初期,為了讓京都百姓以及廣大學子都能買得起報紙,每日裏自掏腰包地來填補報社虧損的時候,你怎麽不出來說這種話?

現在眼見著厲王府依靠著水泥稍稍能夠有所盈余,你便跳出來說這種話了?

你這是見不得國之利器掌握在厲王府手中嗎?

放屁!

你這就是見不得厲王府掙錢!

再來,依照大皇子直言,但凡是對天齊有益的物件,這發明人就需要無償將其交給朝廷,那以後誰還敢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