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如同興仁所說的那般,秦戮並沒有住在驛站的打算,給顧硯書送了平安信後,便離開了驛站。

溢州知州遠遠見到秦戮的身影,微微放下心的同時,又有些不解:

“送信而已,殿下怎麽還親自去了?”

像是這種小事,知州都是吩咐手底下的人去做,沒道理厲王貴為堂堂親王,這種小事還要親力親為。

誰知道興仁只略微瞥了那知州一眼:

“我權限不夠。”

權限不夠?

知州登時便愣住了。

厲王身邊止戈興仁兩位長隨,雖然不及厲王殿下本人出名,但至少朝臣們都認識。

別看這兩位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的,但畢竟是跟隨著王爺一同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隨從,身上的功勞比起旁人來也不遑多讓。

故而兩人身上都有正兒八經的官職。

據溢州知州的了解,興仁應當是從三品都尉,比在場的大部分人官職都要高。

結果現在興仁卻說自己權限不夠?

像是察覺到了知州心中的疑惑,興仁又淡淡補充了一句:

“未免王妃掛念,王爺應當會發八百裏加急。”

八百裏加急!

溢州知州怎麽也沒有想到居然會聽到這樣一個答案。

在天齊,想要給親朋好友送親,除了找相識之人順路帶去,便只能去驛站找驛官送信。

而驛站則是由朝廷統一管理,其送信的方式分為五種。

包括有每月一次普通速度的驛遞,還有便是二百、四百、六百以及八百裏加急。

其中普通驛遞以及二百裏加急不僅需要任何權限,普通百姓只需要繳納足夠的費用,便可以使用。

而從四百裏加急開始,便只有朝廷官員才能使用,其中六百裏加急,便需要四品以上的官員,遇到緊急情況,才能使用。

像是這次溢州水位異常之事,知州便是使用六百裏加急的方式向朝廷傳遞的消息。

六百裏加急的條件便已經如此苛刻了,八百裏加急自然就不用說。

從三品的都尉,的確沒有發八百裏加急的權限。

在天齊,八百裏加急幾乎成了戰報的專屬。

兩年之前用的還算頻繁,自從邊境安定下來後,便幾乎沒有再怎麽用過了。

結果現在,不過是想要給厲王妃送一封平安信而已,厲王便直接用上了八百裏加急。

而原因,只不過是怕王妃惦念?

頓時,顧硯書的地位,又在溢州知州的心中拔高了不少。

原本打算今日便送給厲王的那幾個嬌俏少女,知州也決定先放一放,待他觀察幾日後,再做決定。

秦戮是個雷厲風行的,再加上堤壩早一日修建結束,他便能夠早一日回京。

所有到了溢州後的第二日,秦戮便直接帶上了京城以及溢州的官員們一起,去溢州原本的堤壩處考察了一番,開始著手準備堤壩的修建事宜。

或許是因為厲王殿下兇名在外,對於秦戮的工作,溢州的官員們可以說是異常配合。

厲王殿下指東,他們就絕不敢往西。

也正是因為溢州官員們的這番態度,倒是讓京城的一行人,覺得便利了不少。

秦戮這邊的工作進展順利,遠在京城的顧硯書也為了修路的事兒忙得有些腳不沾地。

在朝廷為修建水泥路招商的廣告刊登出去之後,顧硯書才發現他這次又算漏了一件事。

那便是古人對皇家追捧以及狂熱。

從周家當初壯士割腕,為了搖搖欲墜的韻瓷齋,寧願賣掉順風順水的綢緞生意便不難看出,天齊的商賈對於“皇商”二字的抵抗力,幾乎為零。

修路之事也同樣如此。

參加修路的商賈雖然不能算是皇商,但這好歹也是皇家的工程,說出去也是一件頂有面子的事兒。

所以在廣告刊登後的第二天,便有不少商人找到了報社,咨詢修路之事。

最後根據報社的統計,咨詢之後,有意向參與修路的人,遠遠超出了顧硯書以及戶部的預期。

按照顧硯書現在的板塊劃分,天齊的土地都不夠這些商人們分。

戶部只能就這個問題,專門開了一個小會。

顧硯書雖然心中不情願,但在接到溫清衍的邀請後,還是去了戶部一趟。

畢竟做事情,還是要善始善終的好。

顧硯書到的時候,戶部的小會已經開了有一會兒了。

戶部的官員們,已經相出了第一個辦法。

那便是再將天齊的版圖細分,讓每個有意向的商人都能夠參與進來。

這樣每個人出的錢少了,風險也會低很多。

誰料顧硯書剛一進門,便直接否定了這個方案:

“不行。”

“為什麽不行?”

當即便有不長記性的人提出了質疑。

毫不意外,這個人再一次得到了顧硯書一個“你是不是蠢”的目光:

“你見過一個縣有兩個縣令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