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常學常新

清晨,紅澄澄的太陽從地平線上緩緩升起,明亮的日光驅散了黑夜,帶來光明和朝氣。

長寧鎮的商業區擠滿了附近鄉裏趕集的人,雞鴨鵝叫連綿不絕,混合著人聲熱鬧極了。

一個二十五六的婦人伸長了脖子嚷嚷:“大嫂子,給我來三塊豆幹,一塊豆腐,豆腐要嫩一點的,我拿回家煮湯。”

張氏接過碗,麻利地給她裝了一塊豆腐,又用油紙給她包上三塊豆幹,笑道:“一共六文錢。”

婦人心疼的數了六個銅錢給她,小聲咕噥:“一個個真是嘴叼得很,盡吃些好東西。”

旁邊人聽到了忍不住附和:“誰說不是呢。那麽小一塊豆幹要一文錢,兩口就沒了。”

然而說歸說,身體還是很誠實的買了。一塊豆幹買回去,用刀切成丁,拿來下飯香極了。

張氏做的豆幹是方方正正的形狀,兩枚銅錢的厚度,幼童巴掌大,考慮到成本和做工,她和兒子商量一番後,就定下了這個價。

豆幹推出來後,開始大家還猶豫,張氏按照兒子說的,請大家試吃,嘗了味後眾人都願意花小錢買一兩塊回家。

而且豆幹並沒有影響豆腐豆漿的生意,張氏每天掙的錢比之前多了大半,逢上趕集日和年節日,收入能直接翻1~2倍,還因為有驢拉磨,她反而比以前輕松。

未到午時,鋪子上的東西就賣光了,她簡單收拾了一下,回後院做飯。

飯快做好時,秦遇背著書箱回來。

“娘。”他一進門就喚道。

張氏從小廚房裏給他端出來一盆溫水,“快過來洗洗手臉,馬上就吃飯。”然後又急匆匆的跑回廚房炒菜,免得菜糊了。

秦遇把書箱放下,先去屋裏把桌椅搬出來,然後才洗手。此時菜炒好,張氏跑出來欲搬桌椅,結果發現桌椅在院子裏已經擺好了。

她嗔道:“不是說了這些體力活,娘來做嗎?”

秦遇不以為意:“順手的事。”

張氏抿嘴笑,端著飯菜上桌。兩人在院子裏吃飯,飯後秦遇進作坊,摸了摸驢子的毛,又給它喂了些吃的。

秦遇和他娘都可寶貝這頭驢了,把它照顧得很好。他娘做豆腐剩下的豆渣,秦遇將其發酵後混了青草喂給驢子,偶爾還喂幾個蘋果。

秦家地方小,又養了這麽一頭牲畜,平時特別注重打理,糞便都鏟得及時,驢子的毛發也弄得幹凈。

秦遇揉了揉驢子的腦袋,小家夥居然蹭了過來,口中還發出愉悅的叫聲。

秦遇跟它玩了一會兒才離開,打開書箱,翻看上午的筆記,然後在回私塾的路上記下。

他不是乙班裏第一個到的,他進去的時候,班裏有兩個人了,其中一個人跟他打招呼,看到他背後的書箱道:“秦遇,中午吃飯可以不用背書箱。”

“習慣了。”秦遇溫聲道。

那人搖了搖頭,心裏啐了一句“書呆子”。

秦遇大概能猜到對方的想法,但是並不在意。他並不覺得背書箱麻煩,相反當做一種負重訓練,還挺有用。

他拿出書本筆墨,溫習上午學的內容,感覺背的差不多了,就提筆默寫。

一刻鐘後,其他人也陸陸續續來了,大家都認真的做自己的事,班裏學習氛圍濃厚。

秦遇寫下最後一筆,把毛筆擱在架上,動了動脖子,無意看到斜前方一個略顯高大的背影。

今天中午比秦遇來的早的兩個人之一就是他,也是乙班最大的學生,前不久對方的升班考試失敗了,現在更加努力學習。

秦遇都懷疑對方中午是不是壓根沒吃午飯。

或許是對方年齡比他們大,又或許是之前的失利,他幾乎不跟其他人交流,偶爾向夫子請教問題,回來之後又悶頭念書。

趙錦堂私下沒少跟他念叨過,這麽讀書,真不怕把人讀壞了。

秦遇收回目光,把面前的紙張收拾一番,然後拿出一本詩集,看一會兒後閉上眼睛默默背誦。

作詩幾乎是讀書人社交的必備技能之一,也是科舉中要考到的內容,卻恰恰是秦遇的弱項。他現在是一頭抓瞎,又沒有其他好辦法,只能先背一些詩詞,找找感覺。

背誦的時候,也能讓眼睛得到休息,他可不想變成近視眼。聽說成朝是有眼鏡的,記載有雲:如錢大者,形雲母,而質甚薄,以金鑲輪,紐之合則為一,歧則為二,老人目皆不辯細書,張此物於雙目,字大加倍。【注1】

然而用腳趾想,都知道這種東西不是平民百姓用得起。

他背誦完畢,睜開眼就猝不及防對上趙錦堂的臉。

秦遇:………

趙錦堂嘿嘿笑,小聲道:“我看你沒背完,不敢打擾你。”

秦遇嘆了口氣:“但你這樣很嚇人。”

“沒有了沒有了,下次不會了。”

秦遇瞥了他一眼,從鼻子裏哼了一聲,這話趙錦堂都快說爛了。他懶得跟他爭辯,問:“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