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亡國第七十二天(第3/4頁)

楚承稷有些興致缺缺,但秦箏想去看,他還是點了頭。

在他記憶裏,禪院裏的確有過一棵公孫樹,老樹尚且有幾分看頭,禪房就沒什麽好看的了,當年他離寺後,不知又有多少寺中弟子住過那間禪房,如今打出這樣一個名頭,實在是沒必要。

而且他此番進寺以來,就發現雲崗寺同他記憶中再無半點重合的地方,廟宇擴建了好幾倍,接納香客的雅致禪房建了百十來間……當年的禪院便是沒有重建,三百年修修補補下來,只怕也不是當年的模樣了。

飯後,住持親自領著他們去參觀禪院,林堯和宋鶴卿也一並前去。

秦箏進院瞧見那棵掛滿紅綢的巨大銀杏樹,愣了一下:“這就是公孫樹?”

住持笑眯眯的,愈發像個彌勒佛:“公種樹,孫得果,這便是此樹得名的由來。當年武帝陛下於寺中修行時,常常打水灌溉此樹,這樹與武帝陛下,倒也有些因果。”

這些年前來觀賞過這棵老銀杏樹的香客不在少數,但聽住持親自解說這棵樹淵源的人,一只手都數得過來。

秦箏上輩子去不少名勝古跡遊玩過,這套把景和物跟名人掛鉤的說辭她聽過無數遍了,面上一點波瀾都沒有。

倒是林堯和宋鶴卿聽說這是武嘉帝親自照料過的樹,看這棵樹的眼神都變得崇敬起來。

宋鶴卿顫著手撫摸樹身:“這樹受武帝陛下幾年照料,都能長成如此參天巨木,大楚乃武帝陛下親手所創,必然也能再復盛世。”

楚承稷嘴角微微抽了一抽。

不過是當年住在這禪院的弟子,輪流打掃院子,給花木澆水罷了,也被杜撰成了這樣?

介紹完銀杏樹,住持又介紹起立在樹旁一座丈余高的功德碑,顧名思義,武嘉帝生平功績都被刻在了這石碑上。

這位大楚開國皇帝的功績,秦箏早就聽林昭說過了,聽住持再談起武嘉帝生平功績時,這次倒是聽到了其他的:

“元江水患,江淮一帶百姓年年遭難,民不聊生,武嘉帝一統江淮兩岸後,修堤築壩,疏通河道,建了魚嘴堰和大渡堰,青州以南這才沒遭過大災,兩堰山也是從那時叫起來的。”

住持笑眯眯道:“青州是塊福地。”

秦箏心說原來武嘉帝不僅在軍事上頗有造詣,還懂這些惠民工程,委實了不得。

只不過現在後世人口口相傳的,大多是他的戰功。

沒人注意到楚承稷眉頭狠狠皺起,修了兩大堰?他怎不記得自己修過?

這是後人為了神化他,什麽功績都往他身上安了?

知客僧用托盤捧來兩端系著木牌的紅綢,住持道:“來寺裏的香客大多會掛許願牌在這公孫樹上,幾位施主若有心願,也可一試。”

知客僧率先將托盤捧到了楚承稷和秦箏跟前,楚承稷負手而立,望著那株銀杏古樹道:“不必了。”

寄願於一棵他從前澆過幾次水的樹,這比祭拜他自己還荒謬些。

他這般不給面子,住持倒也不見動怒,依舊笑得跟尊彌勒佛似的:“無所求才是圓滿。”

今生無所求,或許是前世已經求過罷了。

林堯跟宋鶴卿還是信的,兩人都拿了許願牌,提筆在上邊寫什麽。

這種事,秦箏一向就是湊個熱鬧,也拿了塊許願牌,林堯站的遠,寫什麽她沒瞧見,不過宋鶴卿滿臉心酸寫下的八個大字她看清了。

楚氏再興,山河無恙。

這位老臣憂慮的,一直都是他曾經效忠的王朝和百姓罷了。

秦箏握著筆頭想了半天,也落了墨。

紅綢兩端都掛著木牌,被甩上樹後,紅綢掛在枝上便掉不下來了,字跡小,隔得老遠也看不清上面寫了什麽。

……

陸家人聽說楚承稷回來了,陸錦欣的奶嬤當即攛掇她叫上京城陸家人一道去來府上求見楚承稷,到了府上才得知他們突然去了雲崗寺。

楚承稷回府後聽說陸家人來過,直接把林堯喚來:“聽說陸家大小姐是你去接回來的?”

他這話咋聽平靜,但林堯總覺得心裏發毛,“娘娘怕陸大小姐在路上遇險,徒生事端,才叫我去迎人。”

那會兒陸錦欣都已經快到青州城了,楚承稷和陸家又有合作,秦箏總不能直接把陸錦欣一行人拒在青州城外,萬一她叫朝廷那邊的人抓了去,又是一樁大麻煩。

楚承稷點了頭,道:“她近日在城內呆得有些無聊,你帶她去附近打獵轉轉。”

林堯第一想法是他和林昭一樣被指定成為陸錦欣的陪玩了?轉念深思又覺著不對,楚承稷此舉,分明是讓他去保護陸錦欣的。

林堯一想到那位嬌氣的陸大小姐就頭疼,趕緊把這燙手山芋往別處甩:“殿下,末將領兵前去攻打扈州,讓王彪或趙將軍去保護陸大小姐的安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