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邀請

1557年8月28日,兩艘不列顛戰艦經過半個月的航行,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加的斯港,港灣入口處的瞭望員向城裏的港務局發出信號。

兩位引水員分別乘坐小艇,在港口的防波堤附近登上兩艘戰艦,然而他們並沒有引導兩艘船在岸邊的碼頭上靠岸,而是指引著她們在港灣的正中央下錨。

一俟鐵錨落入水中,船帆和纜繩都在桅杆上收好,兩艘大船上就分別放下了兩艘小艇,每艘小艇上配了四個水手來劃槳。西班牙大使和他的隨員們,連同他們的行李被一道放上了小艇,根據港務局的安排,這四艘小艇將運載西班牙乘客到碼頭,在那裏接上等候的不列顛外交官們,待小艇返回大船之後,兩艘不列顛戰艦就會起航,不會在加的斯港做任何的逗留,甚至連補給清水和物資的時間也沒有留下。

四艘小艇像是飛魚一樣劃過海面,四只船槳拍打著水面,在船身後留下一團團的白色泡沫。當小艇靠近岸邊時,早已等在那裏的幾個值班水手抓住被船上的水手投擲過來的鐵鏈,將小船拉到岸邊來。

小船在岸邊只停留了不過五分鐘的時間,舊的乘客下了船,新的乘客連同他們的行李一起被裝上了小艇,在那些箱子當中放著一個格外醒目的柳條筐,筐子裏面向外散發出石榴的清香。

羅伯特和他的隨員們剛剛在小艇上坐好,四個槳手就發了一聲喊,小船輕微地抖動了一下,就從碼頭邊上劃開了。乘客們在港灣的中間登上了大船,一個小時之後,兩艘大船拔錨離開了港口,等到太陽在地平線上落下時,這兩艘船已然消失在西邊水天相接的地平線上,融入到那裏殘余下來的幾縷微光當中。

兩艘船一路向著西北方向駛向大西洋,從加的斯起航的第一晚還算得上是風平浪靜,可到了第二天的中午,船上的瞭望員就注意到了天際線上升起來的烏雲,很快,從亞速爾群島方向吹來的強勁的西風已經吹到了船邊,兩艘大船立即開始向一側傾斜,驟然變得猛烈的浪花湧上了兩艘蓋倫帆船高高的甲板。

在暴風雨當中掙紮了十二個小時之後,勒托號的船底已經開始進水,而忒修斯號的桅檣也已經損毀過半,斷裂的纜繩和破碎的帆布像水母的觸角一樣,在黑夜中隨著風的節奏瘋狂地舞動著。西風將兩艘船朝著葡萄牙海岸的方向吹去,海岸上的懸崖峭壁的朦朧暗影像是一團團黑霧一般出現在船員們的目光裏,離船時近時遠。在那些懸崖峭壁之下無疑是無數嶙峋的礁石,輕輕碰撞一下就會在船底留下一道長長的口子。船員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兩艘船遠離這片危險的淺灘。

當天光放亮之際,駭人的暴風雨終於停歇了,但兩艘船的底倉裏已經分別積了兩英尺和三英尺的水,它們就像兩個患上了水腫病的人一樣,在海面上步履蹣跚地挪動著。

如今兩艘船已經將錫尼什角甩在後面,進入了塞圖巴爾灣,距離葡萄牙的首都裏斯本不過一天的航程,鑒於這兩艘船已經不再適合遠洋航行,兩位船長在商議了一番之後果斷決定,前往這座最近的擁有大船塢和造船廠的城市進行修理,並對船上的物資和淡水進行補充。於是在八月三十一日的下午時分,兩艘遍體鱗傷,掛著聖喬治旗的不列顛戰艦駛進了特茹河的河口,在裏斯本的碼頭靠了岸。

不列顛和葡萄牙兩國之間的友誼,可以追溯到1373年,那時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和葡萄牙國王斐迪南一世簽訂了同盟條約,以共同對抗西班牙的前身卡斯蒂利亞王國。兩國之間的同盟關系經過聯姻以及1386年簽訂的《溫莎條約》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和鞏固,如今已經存在了近兩個世紀之久。

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葡萄牙與不列顛之間的同盟已經日益變得名存實亡,就像是行星無法抵抗恒星的引力一樣,葡萄牙王國的外交政策,也隨著鄰國西班牙的日益強大而日益失去了獨立性。葡萄牙本土不過只有一百萬人口,這樣體量的國家沒有西班牙這樣一個大帝國的支持,是萬萬不能統治其龐大海灣領土上的千百萬生靈的,即便這些當地臣民中的大多數在裏斯本宮廷看來都屬於“未開化”的標準。為了獲取西班牙的支持,葡萄牙的外交政策也不得不開始或多或少地和鄰居保持一致,因此自然而然地,不列顛和葡萄牙之間的關系也就逐漸的冷淡了下來。如今不列顛和西班牙走到了戰爭的邊緣,葡萄牙的立場也變得頗為尷尬,至今為止,他們依舊沒有在西班牙和不列顛之間選擇一方,或許他們永遠都不會做出選擇,而只會一直中立下去。

羅伯特並沒有打算下船,他留在了自己的艙房裏,通過窗戶觀察著葡萄牙的首都。天空中鉛灰色的陰雲像是鍋蓋一樣壓在城市上空,整座城市悶熱的如同蒸籠,在這樣的天氣裏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種折磨。碼頭附近的街上並沒有什麽人,偶爾經過的幾個人影也是匆匆掠過,就像是很不願意在街道上多逗留一樣,倘若不是船長再三向羅伯特保證,他一定會以為這座城市裏爆發了傳染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