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東宮命案

太子殿下讓秋楓去看看,秋楓跑到跟前看了看,對太子說:“脖子裏有一根銀針,他的臉色發紫,大約是中毒死的。”

太子殿下的臉色非常難看,旁邊的太傅也面色凝重。

在太子的面前,眾目睽睽之下將人置於死地,簡直絲毫沒有將太子放在眼裏。

內侍的左邊脖子裏有一根銀針,那就意味著左邊的所有人都有嫌疑。

而左邊是包括東宮三少在內的東宮屬官,一目了然,兇手肯定在屬官裏面。這勢必會造成屬官和太子殿下的互相猜忌。

許霽川想到這些,突然一陣一陣的發冷。

晉王比他想象的勢力更龐大,也更難對付。太子究竟會怎麽應對呢?

太子殿下面對騷亂,短暫的慌亂之後,他很快就恢復了神態,吩咐眾人道:“冬淩,東宮出了人命,你去稟告父皇。夏石,你快去大理寺報案,請他們立刻到東宮查案。孤相信大家都是無辜的,所以更要幫大家洗脫嫌疑,大理寺的仵作非常專業,一定會還所有人清白的。為了查案需要,大家不要慌,都繞開小安子,屬官在東邊的玉蘭樹下站著,內侍站在西邊的碧桃樹下,等待大理寺官員。”

太子現在正處於孩童到少年的過渡期,他的嗓子有些稚嫩的沙啞,聲音也不大,但是慌張的眾人聽到這聲音,仿佛是找到了主心骨,紛紛按照太子的吩咐,到兩邊站好。

皇帝前腳剛走,東宮裏後腳就發生了命案,而且還是在儲君面前發生的,皇帝陛下到禦書房還沒喘口氣,就有人來報東宮出事了。

今天冤枉太子的事情陛下正好覺得心有愧疚,一聽東宮出了命案,就又回了東宮。

夏石飛馬出門去大理寺報案,東宮出了命案,大理寺不敢遲疑,趕忙派了兩個仵作來驗屍。

兩隊人馬在東宮的門口遇到了,大理寺的仵作只是個八品小官,第一次見天顏都有些戰戰兢兢,陛下吩咐了兩句讓他們好好查就先進了東宮。

陛下進來的時候,太子還站在殿前的台階上面,看到陛下進來了,率眾人給陛下行禮。

陛下上去拉起他,說:“皇兒沒事吧。”

太子殿下搖搖頭,看上去有些呆愣的樣子。

陛下心疼的不行,一個剛滿十三歲的小孩就要直面這樣詭譎的殺人現場,讓梁元帝的慈父之心深深地痛了。

下面的仵作要開始驗屍,老仵作對陛下行禮道:“現在開始驗屍,貴人請回避。”

太子殿下說:“父皇,請您移步正殿。”

梁元帝道:“皇兒與朕同去。”

太子道:“今日東宮發生了這樣的命案,事實不查清,孩兒難以心安,兒臣留在外面,大理寺的大人們如果有什麽要問的,也可告訴他們。二來,今日的案子導致東宮人心惶惶,兒臣應該留下來安撫人心。”

梁元帝沉吟道:“皇兒對今天的事情怎麽看,那內侍死時,左邊的脖子上有傷口,左邊都是屬官,嫌疑重大。”

太子拱手行禮道:“兒臣自入東宮,一直和屬官們朝夕相伴,兒臣不相信屬官們會做出這等喪心病狂之事,所以特地讓他們都留在原地,大理寺的大人們都是賢能之輩,相信定能給屬官們一個清白。兒臣無能,願意協助大理寺的大人們還屬官們清白。”

屬官們本來因為內侍之死人心惶惶,生怕太子對他們有什麽齟齬,內心忐忑之際,聽到太子這樣說,無不熱淚盈眶,甘願為太子殿下肝腦塗地。

陛下聽到太子這樣說,心知他雖然平日頑皮,不喜歡學習,但是內心是個純善的好孩子。

大梁接過大周的江山之後,邊境不穩,仍然是連年征戰,他百年之後,大梁需要的是一個賢德的帝王,不隨意起戰火,讓百姓得以修養身心。

太子仁德,正是國君最合適的人選。

陛下讓李忠去搬個椅子來,坐在正殿的外面,對著仵作說:“朕乃天子,紫微臨世,邪祟不侵。你們只管查案子,事關儲君安危,但凡是有一點差錯提頭來見。”

仵作諾諾應了,不敢怠慢就去驗屍了。

仵作驗屍的時候,太子殿下就跟在仵作身邊,對仵作說:“大人查案辛苦,有什麽要問孤的只管問,當時孤就在現場。”

仵作看著小太子,拱手道:“謝太子殿下,具體情況還要等下官驗完屍之後再進行。”

為了不妨礙仵作驗屍,太子殿下到東邊和屬官們站在一起,用行動表現了自己的信任。

這時候大理寺的後續人馬到了,由大理寺卿黃聿帶領了五位大理寺的官吏進來查案了。

拜見陛下的時候,陛下不免又對其耳提面命一番,叮囑大理寺官吏好好查案。

仵作驗屍的動作很快,不到一刻鐘的時候就已經驗完了屍體。

他向陛下和大理寺卿匯報了驗屍結果:“死者面目發紫,舌苔發青,雙目充血,眼瞼下方有黑氣,即刻斃命,應該身中劇毒的銀環蛇毒死亡。毒素由頸部左側銀針射入其體內,銀針深三寸,應該是由小機弩射入,銀針的角度為左上三十度角,說明是從東宮東墻上射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