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伴讀疑雲

冬淩去請陛下的時候,在路上已經將東宮發生的事情都稟報了一遍。

將內侍之死處理好之後,陛下自然也沒有忘記他最後拼死留下的死亡訊息。

他皺著眉問太子殿下,道:“今天那個內侍最後說的那句話是什麽意思?”

太子殿下上前稟報道:“上次許霽川說他在學堂裏復習課業,這個小安子來叫他吃飯,路上和他聊天他非常緊張,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他當時覺得有些奇怪。吃完飯回來,許霽川發現自己的論文不見了,找了很久也沒找到,不過就是一個自己寫的小論文他也沒有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他看到附在禦史台奏章後面的論文,他才知道他的論文被人拿出東宮流落到了禦史台。他覺得此事事關重大,悄悄給兒臣說了。雖然小安子行為詭異,但也並不能因此就說那些事是他做的,兒臣決計不相信東宮裏會有人害兒臣,因此兒臣才思忖著將東宮的人全都召集起來查一查,沒想到小安子還沒有說出真相就被人殺了。”太子有些垂頭喪氣的。

陛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皇兒做的很好,只是那歹人太過狡猾,索性那歹人並不是針對你。”

太子憋了半天憋出個愁苦的笑容。

陛下看到他這樣,思忖著今天早上他將皇兒不分青紅皂白就數落一通,心情還沒恢復過來就目睹了自己的內侍被暗殺,皇帝陛下想想都心痛。

又一想,皇兒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坐上了太子之位,每□□裏朝外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他和他的位子,只要他在這個位子上這樣的不白之冤就不止承受一次,他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卻也無能為力。他只能力所能及地保護他的皇兒,比如目前的這件事情。

太子這樣說等於直接排除了許霽川的嫌疑,而那天太子和陸昇上朝去了,陸昇的嫌疑也就被排出了,現在嫌疑最大看上去只有李岱敖。

李家素來和周家交好,不是太子的人馬。這在朝堂上也不算什麽秘密了。

李岱敖畢竟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小紈絝,看到陛下威嚴的目光掃過來,嚇的一哆嗦險些要跪倒在地。

他不由的出聲為自己辯解:“陛下,不是臣,臣決計……決計不敢做危害太子殿下的事情,請……請陛下明鑒。”

皇帝陛下威嚴的目光一掃室內,道:“將李岱敖押下去,暫時禁足在東宮他自己的屋子。”

李岱敖兩股戰戰,兩腿發軟道:“陛下,陛下,我冤枉,那天……那天我真的沒有去過學堂,不信您可以問許霽川,當時我們是一起吃飯的!!!”

陛下皺眉道:“還不快押下去!!!”

身旁的侍衛將喊冤的李岱敖押下去了。

梁元帝如鷹如電的目光緊緊地鎖定了許霽川,他說:“李岱敖說的是真的嗎?”

許霽川對那天的事情記得很清楚,因為李岱敖那天明顯是故意冒犯他。

許霽川曾經猜測李岱敖故意冒犯他是因為心裏有事情,緊張了。但是現在,電光石火間,許霽川明白了,李岱敖並不是緊張,而是為了今天,為了出事之後讓他幫忙作證,所以不惜冒犯他來加深那天他們之間的記憶。

許霽川雖然心裏想了很多,但是他還是如實對梁元帝說:“回陛下的話,當日我確實和李岱敖一起吃的飯,中午的時候我們一起吃的飯,之後他一直到我吃完才同我一起離開。”

陛下眼神沉郁地點點頭。

今天東宮出了這麽多事情,別說是太子了,就是陛下也有些累了,何況今天大臣們的奏章還沒有批閱。

梁元帝沉吟了一會兒,眼瞧著這件事情一時半會兒也解決不了,他打算要回去處理政務了。

安撫了太子幾句之後,陛下就回宮了。

雖然李岱敖被關了起來,但是許霽川知道,這件事情很可能就會不了了之。

因為即使是陛下,也不能因為一句莫須有的話和一個內侍的憑空一指就將門閥大族李姓的幼子定罪。

東宮裏發生的事情傳的很快,很快李家就上書表示清白,並且表示一個閹人之言不可相信,而且最後那閹人只是說了半句話“伴讀……”後面要說什麽不得而知。

這件事情隨著內侍之死徹底成了無頭公案,李岱敖禁足三天之後被放了出來,但是皇帝陛下下了一道旨意,雖然現在證據斷裂,沒辦法得知事情的真相,但他還沒有洗清自己的嫌疑,因此將他遣送回家,從此不再擔任東宮伴讀。

李岱敖一直想要離開東宮,這次簡直因禍得福,他喜氣洋洋地離開了東宮。

至於禦史台的言官,陛下只是將其訓斥了一頓,並沒有進行什麽實質性的處罰。

這樣看,皆大歡喜。當然,除了太子,畢竟他丟了重要的大朝會。

太子比以前更加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