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又是被撩的一天。(第2/4頁)

聽她這麽一說,楊媽和百葉不由又想起她那陣子病得下不了地的情形,不由都露出了心疼又後怕的神情,百葉更是直接道,“您想吃怎麽不早點說,咱們在自家吃青團,什麽時候不能做?”

楊媽也正想問問姑娘何時變得這麽客氣了,做青團也不費事,跟她說一聲便是,然後就聽見他們姑娘笑道,“其實我更想吃黎蒿,家裏熏制的臘肉炒黎蒿,放兩段幹辣椒,又香又下飯。”

楊媽:……

這個她沒法應下來,滿京城都未必買得到黎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顏芝儀見她的神情,也徹底死心了,喪喪說:“我知道早就過了吃黎蒿的時節,就算還在江州,這會兒也老得可能連豬都不吃了,還是冬天的黎蒿最好,又嫩又脆。”

老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受技術和造價成本等各因素限制,古代除了皇家和底蘊深厚的世家貴族能在冬日吃上自產自銷的新鮮蔬菜外,普通百姓就只能想方設法儲藏蔬菜了,像是挖掘地窖儲存不易壞的蘿蔔白菜黃瓜,利用各類黃豆綠豆黑豆發豆芽,另外再多腌制些泡菜鹹菜,勉強也能供應上冬日所需的果蔬。

而生活在江南水鄉的人們偶爾還能享受到大地母親的饋贈——野菜。

北方的冬天應該是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大地都結冰了,野草估計都長不出來,而江南的冬天卻是婦女孩子們,在晴朗的日子漫天遍野挖野菜,薺菜,野蒜,以及各種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只要不怕麻煩不怕累,挖上半天野菜就夠全家吃上兩天了。

顏芝儀也是穿越後才知道,魚米之鄉並不只包含江南地帶水草豐茂、糧食產量普遍較高的意思,還因為他們這裏物產豐富,遍地都有食物。

她們幾人說的黎蒿也是野菜的一種,到了食物最短缺的冬季,它們就悄無聲息生長在彭蠡澤的岸邊,風一吹長一片,就像割韭菜,人們割走一茬,它們又會悄無聲息的長回來,周而復始。

以至於顏芝儀還曾聽過有些村鎮的人奢侈到自己吃不完、把黎蒿割回家喂豬的故事。

楊媽發現姑娘有等冬天吃最鮮嫩黎蒿的意思,訕訕笑道:“姑娘還不知道呢,我聽說咱們老家隨處可見的黎蒿,在這裏被叫做皇妃菜,就不是尋常百姓吃得起的,因為只咱們那有,每天隨船只運到京城的黎蒿還不夠宮裏和達官貴人分的……”

顏芝儀表情大變:“那我到冬天也吃不上黎蒿了?”

看她備受打擊的模樣,楊媽忙補充道,“新鮮的吃不上,倒也可以讓太太腌一些讓人捎過來,雖然腌黎蒿比腌其他什麽菜都更費鹽,但只要姑娘想吃,太太還能舍不得不成?”

顏芝儀:……

行吧,有腌的總比完全吃不上強,她於是盤算道,“也不知道爹娘有沒有收到咱們托人捎的信,下回的信件我就寫黎蒿的事,他們肯定也想不到黎蒿到了京城會變成普通人吃不起的金貴時蔬。”

她是從來沒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自覺,哪怕以後生了娃當了娘,依然是爹娘的好寶寶,想吃家鄉的特產,自然是立刻馬上寫信叫娘。

百葉笑道:“收到老爺太太的回信也得一兩個月吧,那時姑娘估計都忘記這回事了。”

顏芝儀毫不羞愧道:“那你幫我記下吧,到時忘了記得提醒我。”

百葉點頭,小六兒也迫不及待舉手:“少夫人,我也可以提醒您。”

“好,也算你一個。”

他們說話的時候,楊媽也去打了桶水坐在院子裏洗鹹鴨蛋。姑娘說包粽子要用生的鹹蛋黃才更香更入味,他們於是轉了好些地方才終於找到了生的、且號稱正宗的高郵鹹鴨蛋。

鹹鴨蛋是靠外面裹上厚厚的黃泥鹽巴進行腌制發酵的,煮熟前才能把黃泥洗幹凈,而姑娘非得買生的,於是就只能連泥巴帶壇子一起買回家了。

因為材料都備好了,明天就能直接包粽子,楊媽倒也不怕現在將鹹鴨蛋洗凈了,它們一晚上就會壞掉。

她一邊小心的洗著鹹鴨蛋外表的泥漿,一邊跟顏芝儀商量:“姑娘好像挺喜歡鹹鴨蛋黃,連炸鍋巴都要用上,不如忙完這幾天咱們自己腌鴨蛋?現在壇子有了,黃土院子裏也多得是,只要買了鴨蛋回來,隨時隨地可以開始腌制。”

顏芝儀美滋滋點頭,“好啊,自己腌鹹鴨蛋,用來做蛋黃酥最好不過了。”

百葉瞬間被她勾起了內心對蛋黃酥那濃郁奶香滋味的懷念,咽著口水充滿期待的問:“姑娘連蛋黃酥都會做嗎?”

“不是很懂,但是可以慢慢研究,首先要一個烤箱。”

有了烤箱,就不只局限於蛋黃酥了,各種燒烤餅幹小蛋糕都可以安排上,想到這裏,顏芝儀也忍不住跟著百葉一起咽口水了,目光炯炯看著她:“要不請人在院子裏砌個烤爐?也不用太大,就咱們自己烤東西吃,長寬只要兩三尺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