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

是的,在顏芝儀埋頭研究的時候,陸時寒的書稿都飛速進入到了刊印上市階段了,好像開啟了什麽時光加速器一般。

再加上她專注自己的事情,對其他都東西就不是很敏感了,感覺好像初稿完成也沒過去幾天,一眨眼,好家夥,樣書就印出來了。

事實上劉老板的辦事效率也的確很高,他的印書坊采用時下堪稱尖端的活字印刷術,工人們又都是熟手,他們歲寒齋售賣的書籍絕大多數是自家印書坊出品,可見是做慣了這個活計。

陸時寒的稿子在識貨的人眼中擁有很高的價值,但在工人看來都用著一樣的文字,也沒什麽特殊的,跟普通書那樣印,於是從最終稿出爐,到第一批樣書生產出來,也才短短幾天而已了。

而在陸時寒這個作者看過樣書,覺得並無不妥後,劉老板那邊就緊鑼密鼓安排刊印和上市事宜了。

是的,生產和銷售基本上由劉老板負責,只要陸時寒想當甩手掌櫃,他就可以直接躺著等分賬。

當初簽約,劉老板給了兩種合作方案,第一種是時下最常見的買斷模式,看在張大人面子,劉老板也想跟陸時寒這個狀元郎結個善緣,因此願意忍痛割利,一次付給陸時寒一千兩,那出這本書的盈虧劉老板自負,以後賺多賺少也跟作者本人沒關系。

陸時寒最初想的便是這種方案,若能一次性拿到一千兩,都可以在靠近外城位置買個宅子,已經比想象中好很多了。

但既然劉老板給了兩種方案,他也沒著急,聽劉老板繼續介紹第二種。

後者算是這個行業的“特殊合同”,名氣不夠大的文人不敢這麽玩,因為不是直接拿潤筆費了,而是以入股的方式,文人出文稿,書商負責生產和鋪貨,銷售額出來後刨去成本再來分賬。

劉老板說的也很坦誠,他在這行也算有些根基,有自己的印書坊,歲寒齋在江南幾個文風鼎盛和經濟繁榮的城市也有分齋,客源一下很固定,因此成本會相對減少一些,陸時寒若要選擇後者,也可以投入成本,給他的分成高一些,但這些根基都是他打拼出來的,大頭肯定是他自己。

劉老板表示他也不是白拿好處,若是發生意外這書出不成,或者最後賣書的錢還抵不回成本,損失的部分都是他自掏腰包,陸時寒一分錢都不用掏。

當然同樣的,第二種方式的風險因素太高,但凡銷量不那麽盡如人意,那還不如直接拿一千兩巨款的潤筆費來得合算,而且還不用承擔銷售壓力。

劉老板說來說去,還是希望陸時寒選擇第一種模式。

如果沒有養家糊口的壓力,陸時寒確實不介意采納劉老板的意見。他當然知道在商言商的道理,劉老板嘴上再說得好聽跟他當朋友,也不能真不在意損失,對方肯掏一千兩,自然有信心能賺得比這更多,但沒有養家壓力的陸時寒並不在意這些損失,錢夠花就行了。

偏偏他自己不介意那些身外之物,卻娶了個根本離不開金錢滋養的妻子,而且隨著她身子日漸康健,陸時寒已經開始打算起日後生兒育女的花銷了——自從發現師兄家的侄子侄女們,都有不止一兩個丫鬟奶娘伺候後,他就猛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往後生兒育女,這麽嬌氣的儀兒能親自照顧嗎?

答案毫無疑問是否定的,自家恐怕也得再請奶娘丫鬟,這樣一來不僅開銷增加,要買的宅子也不能太小,否則就住不開了。

於是陸大人絕望的發現,劉老板開出的一千兩根本不算什麽,那自然不能當場答應下來,陸時寒回家跟顏芝儀商量了一下,在她雙手雙腳的支持下,咬牙選擇了第二種方案,然後跟劉老板就分成問題好好討論了幾天。

全程都是他跟劉老板私下協商,談回來的結果讓顏芝儀都喜出望外,他們的分賬方式竟然是拋開成本後四六開。

當然是陸時寒四,劉老板六。

這已經足夠讓顏芝儀用充滿敬仰的目光看他了。

萬萬沒想到談判專家竟然就在她身邊,她記得上輩子吃過瓜,某小有名氣的作家小說版稅才十來個點,就這已經是業內不錯的待遇了,雖然這十幾個點是指銷售額而不是凈利潤,可是跟定價比起來,印書的成本才多少?

拿這個當參照物的顏芝儀便認為,寒哥作為第一次出書的新手,凈利潤分賬談到百分之二十就算不錯了,結果他跟劉老板達成了四六開,足足是預期的一倍啊。

陸時寒被她的星星眼看得頗為不好意思,解釋道,“劉老板雖然沒明說,但言語間也透露過,他是花了些功夫來了解我的,自然知道老師對我的關照,因此看在老師和張叔的面子上,劉老板願意多讓些利,而我也沒有把價壓得太狠,畢竟若是劉老板覺得吃了虧,用其他方式彌補回來,比如瞞下一些賣出的數量,那咱們也只能吃悶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