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4/4頁)

當馬車終於入了京城時,老皇帝顫抖著手,撩開車簾往外望去,昔日熟悉的京城長街,已經滿目瘡痍。老皇帝看了一會,又顫巍巍地將簾子放了下來。身為帝王,卻看到治下繁華的京城竟然如此衰敗,這種羞愧之情,足以擊垮一個垂暮老者。

等到回宮的時候,就是對東平王等一眾藩王的治罪處決。

下令處死的聖旨雖然是魏惠帝下的,可是人的腦袋卻都是韓臨風派人砍下的。

老皇帝也被擡來觀刑,除此之外,還有宮裏的皇子公主們。在看到斬落到第五個人頭的時候,那些皇子裏有些膽小的,竟然放聲嚎啕大哭,嚇得尿了褲子……

陛下也便閉了眼,無力地搖了搖手——罷了,罷了!他不是好帝王,也不是個好丈夫,可是他從始至終都是想要維護自己的兒女們,做個稱職的父王……

那日回宮之後,魏惠帝終於下定了決心,主動宣了北鎮王前來陪他下了一盤棋。

這盤棋,步步都是討價還價,句句都是試探人心。

最後魏惠帝決定做個識時務者,為了自己余下的子孫試著討要一個出路,免得他們的人頭也掉落在午門的血泊裏,也算為殘破不堪的韓氏江山尋個鐵腕有力的帝王。

這樣一來,與其等人架空爭搶,不如主動將帝王主動禪讓,換來韓家父子對他余下兒子的優待。就算將來,他們也如當初北鎮王府一般發配到邊疆僻壤,也比被血染長街,身首異處要強。

不過魏惠帝的這番心路歷程顯然不被臣子們理解。

他將爛攤子甩給了北鎮王父子後,便由著太監攙扶著施施然離去。而殿內的群臣立刻沸騰,看那架勢似乎要吵翻天。

北鎮王看了看兒子,韓臨風卻是悠閑看著這群吵得臉紅脖子粗的群臣,突然拍了拍手掌,一隊滿身鎧甲的勇士便捧刀紛紛立在了殿堂之上。

魯國公瞪眼道:“你……你想做什麽?難道是要弑殺臣子在這太極殿上?”

韓臨風說道:“我父王為人謙卑,對於陛下禪讓帝位的決定也是誠惶誠恐。但君王之命,怎好違背?既然陛下聖心已決,諸位也聽得清楚明白,那麽父王只能承受君恩,挑起大魏萬裏山河。可我觀諸位,對於陛下的聖意似乎頗有微詞,大有越俎代庖,替萬歲下旨的意思。這與東平王私制龍袍,公然僭越皇權何異?難道你們當陛下的聖旨是鄉間裏長的話,可以讓村夫們家長裏短,當面駁斥嗎?此乃太極殿,膽敢冒犯聖意,大逆不道者,下場當如此!”

說話間,韓臨風伸手抽出了一旁侍衛佩刀,朝著殿堂上雕刻著犼獸的廊柱投擲過去。

只聽哢嚓一聲,那鎮殿之用的犼首頭顱已經被斬落下來,滾在了魯國公他們的腳邊。

就在眾人被昔日紈絝突然顯露的一手完全震懾住,滿堂安靜的時候,韓臨風又對一旁的史官道:“如再有出聲反對陛下聖旨者,當標注他的忤逆罪行,姓名,卒年。”

史官不解道:“卒年?”

韓臨風冷聲道:“自然是此時此刻,難道還要留著逆臣過夜嗎?”

史官微微縮了縮脖子,趕緊點頭表示明白,然後轉頭目光掃視殿內一幫臣子。

方才他們還大呼小叫,群情激憤。可是現在全是被掐了脖子的鵪鶉,都默不作聲了。

畢竟人家韓氏父子並沒有軟禁陛下,行了逼宮的苟且,而是陛下召集群臣,親口宣布的禪讓。

跟其他藩王相比,這北鎮一支可是聖德先帝正宗一脈。若是當年沒有丘台山被圍之事,這萬裏河山可都是人家的啊!

魏惠帝說歸還朝政,這等佳話堪比孔融讓梨,完全可是載入史冊,名垂千古。

他們現在人在殿上,便是板上的魚肉,此時若再叫囂,就算丟了腦袋,也只能在史書留下忤逆聖意的罵名。

大殿內的驚天之變,很快就隨著陛下親筆詔書的下達,傳遍了京城各個府宅子了。

曾經在茂林縣城裏,幫著方錦書去嘲諷蘇落雲的那些夫人們,全都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