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覆水難收

諸子百家百花齊鳴的時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那個時代真的是一個思想爆發的時代,什麽樣的學派都有。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優勝劣汰的選擇下,最後聲息的那都是華夏精神文化的精髓。

秦國用法家治國,用墨家造兵器農具,用農家生產糧食,用縱橫家破壞六國合縱。

可以說,秦國的成果並非是一家之功,而是許多人才一起努力的結果。

只不過是因為法家治國,所以大家都當秦國是法家當道。

秦末天下大亂,整個國家幾乎都被逐鹿中原的諸侯所摧毀。

高皇帝劉邦在廢墟之中建造大漢的時候,采用了休養生息的方式來治愈傷痛與損失。

因為當時的人口數量,經濟能力,糧食產量等等方面都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

繼續橫征暴斂,又或者窮兵黷武的話,結果只能是直接崩潰。

從那之後,無論是呂雉臨朝稱制,還是文景之治都是盡可能的保守。

諸子百家之中,講究無為而治的黃老派,很是契合這種現象,所以也就很自然的被當做了國策。

黃老派已經吃了幾十年的紅利與好處,早就是讓其他諸子百家們羨慕妒忌恨到了極致。

沒有哪個國策是能永遠不變的。

大漢沒有實力的時候,縮起頭來韜光養晦,自然是黃老派說啥就是啥。

可現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大漢重新站起來了,黃老派的那一套自然也就會被拋棄。

所謂的黃老派,實際上就是道家的其中一個分支。

而道家作為諸子百家之一,並非是後世之人所認為的那樣,真的清靜無為什麽都不在乎。

在外來教派傳入之前,道家的勢力極大。

就像是此時的大漢,就是標準的‘黃老獨盛,壓倒百家’。

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也不過是在模仿黃老派而已。

歷史上的小豬,用儒家推倒了黃老派的掣肘。

而到了王霄這裏,他選將黃老派在高層的根基一網打盡。

沒有了從太後到勛貴們的龐大支持力量,向來都是走上層路線的黃老派,那就等於是被挖掉了根基,再無翻身的可能。

全天下的諸子百家們,都看到了這一點。也是知道現在天子需要一個全新的治國之策,所以他們都是瘋了似的趕過來,想要為自己的學派爭取機會。

從此之後,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派與道家,算是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他們轉而去走X教向發展,可他們也沒有想到,幾百年之後居然又被外來光頭和尚們給撞的頭暈眼花。

“陛下。”朱買臣上前行禮說“公孫弘,主父偃,董仲舒等人在外求見。”

正在處理公務的王霄,頭也不擡的揮手“誰也不見。告訴他們,不把心思用在為朕做事上面,那就都滾蛋。”

越來越多諸子百家的人匯聚長安城,千方百計的想要影響到王霄的抉擇。

主父偃和董仲舒他們,都是來為自己的學派做說客的。

“喏。”

暫時出任中侍的朱買臣,告退出去把王霄的原話轉告幾人。

等他回來的時候,卻是看到王霄不停的打量著他。

“陛下?”朱買臣下意思的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儀容,沒什麽毛病啊。

“你前妻的喪事,已經辦完了?”

朱買臣面色一紅,急忙回應“有勞陛下關心,已經辦完了。”

王霄跟著追問“你真的把一盆水潑在地上,讓你前妻全都收回去?”

朱買臣低下了頭“是。”

他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寒,其妻受不了這種苦逼的日子,要求與他和離。

朱買臣說,自己發達的日子就在眼前,你可別在這個時候放棄啊。

他妻子不聽,與他和離之後另嫁他人。

後面的事情就是王霄開考試,朱買臣咬牙賣掉了家中的祖屋和田地,換了盤纏一路風塵仆仆的走到長安城參加考試,隨後一舉被錄用,成為了吃皇糧的大人物。

這個時代的信息交流極差,朱買臣封爵都好幾年了,他家鄉的人對此事依舊是一無所知。

之後還是王霄弄出來了報紙,分發到了朱買臣的家鄉。

他家鄉人聽念報紙的人說了報紙上朱買臣的名字,這才讓當地人震驚之余開始去打聽。

這一打聽,還真是那個他們認識的窮小子朱買臣!

然後就有人把這事兒告知了朱買臣的前妻。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朱買臣的前妻猶如被人當頭一棒,腸子都要悔青了。那叫一個悔不當初,早知道當年就該聽朱買臣,再堅持一段時間才是。

之後不甘心的朱買臣前妻,一路風塵仆仆的從老家找來了長安城,一路找到了朱買臣那奢華的大院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