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朝堂動蕩,大魏文曲星,危機再顯(第2/7頁)

“立言嗎?”

“大魏文宮總算是感受到一些壓力,連華星雲都喊回來了,看來許清宵給他們的壓力有些大了。”

“不過華星雲此人常年在外,周遊列國,只怕根心不穩,可重用,但不可親信。”

“行了,陪朕去散散心。”

女帝很平靜,對這個華星雲似乎沒有什麽好感,但她身為帝王,不會因為喜怒而判斷一個人。

只要能對江山社稷有幫助,無論如何都行。

女帝起身離開了,趙婉兒跟在身後。

太陽高照,但皇宮內並不酷熱。

而宮外,卻有些暑氣難耐。

但此時,一則消息傳開,讓大魏京都有些沸騰了。

百姓們的生活方式很簡單,吃喝玩樂,然後再聊聊一些話題,沒大事發生就聊誰家的兒子如何如何,誰家的兒媳又如何如何?那家的春樓又來了新茶。

可一旦有大事情發生,京都就顯得無比熱鬧。

“華星雲要回來了。”

一則消息傳至京都,這一刻整個京都開始熱議起來了。

“他不是去周遊列國了嗎?怎麽突然回來了?”

“華星雲?好熟悉的名字啊,哦,我記起來了,是哪個自稱大魏第一文人的吧?”

“大魏文宮的希望,朱聖一脈當中,最有可能成二品亞聖的華星雲?”

“他怎麽突然回來了?”

“華星雲是誰啊?我剛來京城,都沒聽過這號人。”

百姓們熱議,一開始不少百姓有些好奇,華星雲是誰,但很快又想起了這個人。

倒不是華星雲沒什麽存在感,反而他的名字在整個大魏都十分有名,不過大概是三年前,華星雲便離開了大魏,要去其他國家遊歷。

明意立言。

如今三年過去了,大魏都換了皇帝,又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動蕩,放在太平盛世,這三年或許人們不會忘記。

可在這個節骨眼上,消失了三年,還真沒有人會記得住這個名字。

哪怕是許清宵,如果突然消失三年,期間大魏北伐,那百姓們也不會記得許清宵。

只是當許清宵再次出現時,百姓們這才會記起許清宵。

隨著消息越傳越廣,很快華星雲的名字,傳遍了整個大魏京都,越來越多人想起了這個人物,一時之間,更是議論四起。

“華星雲周遊列國,我還以為他去其他王朝任職了呢?沒想到是去明意立言啊。”

“江山代有才人出,三年前的華星雲,可比現在的許清宵更加璀璨,可惜的是啊,沉寂了三年,如今許清宵的威名可比他大多了。”

“這個華星雲到底是誰啊?有沒有人解釋一下,我真不知道。”

“你們說,這華星雲在這個節骨眼上回來,是不是想要找許清宵麻煩啊?”

“很有可能啊,這個節骨眼回來,當真有可能。”

“嘶,大魏文壇,兩個絕世新秀要打起來了嗎?”

“這下子有好戲看了。”

百姓們議論紛紛,一開始只是談論華星雲這些年去做什麽了,但很快有人猜測,華星雲這個節骨眼忽然出現,是不是要找許清宵麻煩?

隨著這個猜測一出現,一瞬間話題更加火熱起來了。

畢竟一個是三年前的文壇新秀,而且還得到大魏文宮各種贊許,大魏文宮幾乎所有大儒都看重華星雲,可謂是風光無限。

甚至就連先帝也誇贊過華星雲,說可惜華星雲晚生二十年。

如此高的評價,讓華星雲一躍成為了大魏文壇新星,可就在華星雲這般被世人矚目之時,他離開了大魏,去周遊列國,說是要明意立言。

但更多人懷疑,華星雲是背叛大魏,想要去他國任職,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不知道多想拉攏他走。

再加上大魏當時朝野震蕩,新舊交換,鬼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所以華星雲的離開,也讓百姓們十分憤怒。

如今卻不曾想到,三年過後,華星雲居然回來了。

回大魏了。

而恰好這個時候,大魏新朝也迎來了一位萬古大才,許清宵。

這華星雲早不回來,晚不回來,偏偏這個時候回來,任誰都覺得有問題啊。

最有可能的就是,他是沖著許清宵回來的。

任何時候文壇都不可能有兩顆太陽。

這下子整個大魏京都徹底熱鬧起來了,百姓們沒事就喜歡看熱鬧,尤其是兩個如此具有話題性的人碰撞在一起。

緊接著又是一則則的謠言出現。

“華星雲這次回來,就是為了許清宵,許清宵玷汙朱聖一脈,他這次回來,就是要讓許清宵明白,朱聖不可辱。”

“華星雲說了,要在新朝科舉上摘得榜首,讓許清宵知道知道,什麽叫做真正的大才。”

“你們搞錯了,華星雲不是要在科舉上擊敗許清宵,他是要在太平詩會上擊潰許清宵,要將許清宵最引以為傲的才華,踐踏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