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朝堂動蕩,大魏文曲星,危機再顯(第3/7頁)

“內部消息,內部消息,大魏文宮所有大儒都在等待華星雲,他們已經準備好請命,去朝堂上為華星雲求個職位,要從儒,官兩方面徹底打擊許清宵。”

“你這算什麽內部消息?我才是內部消息,大魏文宮見許清宵立言,已經感受到了壓力,這次是特意將華星雲從突邪王朝喊回來的,並且不是打擊許清宵,而是要讓許清宵身敗名裂。”

“求求你們,告訴我,華星雲到底是誰啊?我想插句話啊。”

各種謠言在京都內四起,這其中有一些莫名的影子,想要挑起爭紛,讓兩個新秀爭鬥起來。

但也有少部分人不知道華星雲到底是誰。

只是很快,話題再一次變了,從華星雲突然回歸是為了什麽,變成了華星雲和許清宵誰強。

最先出聲的不是百姓,而是京都內的讀書人。

“這還需要問?肯定是華星雲,華兄啊,他之才略,爾等根本體會不到,三年前我曾見過華兄一面,他站在那裏,給我的感覺就如同聖人在世一般,許清宵,他也配?”

“恩,當年星雲兄才華之橫溢,絕非爾等能夠想象,整個京都多少女子為他傾心,別看許清宵作了幾首詩詞,但這些都是風雅之作罷了。”

“星雲兄在北伐之時,孤身一人,前往邊境,配合幾位侯爺,硬生生守住了邊境,以致於大魏沒有遭遇危機,而後三道大會之上,華星雲更是一語定乾坤,打了個平手,被譽為大魏文曲星。”

“這些事跡,哪一個不是揚我大魏國威?反觀許清宵所做之事,不敬大儒,不尊朝堂,更是為了一己私欲,斬殺郡王,不顧後果,口口聲聲說為了百姓,但真為百姓的,是華星雲,華兄。”

“拿許清宵與華兄去比,當真是侮辱華兄。”

京都的讀書人最先開口,他們對華星雲有說不出的崇敬與尊重,但對許清宵卻是各種貶低。

好在的是,京都百姓倒也不傻,沒有被這幫讀書人帶偏思想,說出了自己看法。

“華星雲三年前離開京都,絕對不是去明意立言,那個時候大魏動蕩,他就是怕大魏沒了,趕緊去投靠別人,生怕晚了來不及,現在看大魏穩定下來了,又跑回來,當真是可笑。”

“許清宵為百姓做事實,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他華星雲呢?說是說去邊境鎮守,那還不是因為撈功勛去了?真當我們蠢?大魏文宮的那些大儒,早就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提到邊境,我就想起來了,當初他好像是與冠軍侯發生過一些爭執吧?嘖嘖,這要是冠軍侯也回來了,那就有意思多了。”

“恩恩,對對對,冠軍侯當初大罵華星雲不為人子,而華星雲屁話都不敢說一句,可惜,如今冠軍侯在邊境鎮守,估計短暫時間是回不來了。”

“那也不一樣,很多事情都是謠傳,我倒是真見過華星雲,的確很不凡,而且有才能,先帝也確實誇贊過他。”

百姓對華星雲的評論有些兩極分化,有一半百姓似乎記得一些事情,對華星雲十分厭惡,而有一些百姓對華星雲沒有什麽偏見。

畢竟很多事情都是謠言,再者大部分百姓憤怒的地方,其實還是因為一點。

大魏動蕩之時,他選擇離開,周遊列國只是一個借口罷了,至少不管如何,華星雲在這個節骨眼選擇離開,就是不妥。

但不管如何,這一日,大魏京都是徹徹底底沸騰了。

而此時。

大魏文宮內。

一間書房中,四位大儒靜靜坐著。

陳正儒,孫靜安,王新志,還有一位陳心。

四尊大儒聚集,書房當中顯得有些嚴肅。

很快,陳正儒的聲音緩緩響起。

“星雲,為何突然回歸?陳儒?”

陳正儒平靜道,看向陳心。

華星雲的恩師,便是陳心。

“我並不知曉,我也是今日剛剛收到消息。”

陳心大儒搖了搖頭,他沒有撒謊,也比較突然,自己徒弟回來也是今日得到消息。

陳正儒沒有說話,而是將目光看向孫靜安。

而後者表現得十分沉默,但在陳正儒的目光下,孫靜安還是開口了。

“星雲回來,也沒什麽問題,畢竟也到了時候,新朝第一屆科舉,不能錯過,再加上太平詩會,回來也好,至少給我們大魏文宮漲漲面子,不至於當真讓某些人覺得自己不得了。”

他這話自然是針對許清宵了。

“荒唐!”

陳正儒怒斥一句,他看向孫靜安,直接開口。

“當初,星雲離開大魏之時,我就說過,他會失民心,除非立言而歸,如今他還只是明意境,若是讓他回來,百姓之聲,極可能破壞他之儒心。”

“你為了打壓許清宵,竟將星雲喊回來,孫儒,你這番作為,當真配不上大儒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