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大好處,商會震驚,朝堂之爭,激烈無比(第4/7頁)

“兄長放心,愚弟頗有點面子,會處理好的。”

“走了,不用送了。”

許清宵到不覺得什麽。

六部不答應?

武將不答應?

他自有辦法讓這些人答應。

說完此話,許清宵便直接離開了。

待許清宵離開後。

張如會也迅速去處理此事,同時他內心無比激動與緊張。

如若許清宵說的都是實話,那自己真的要翻身了,是真正的翻身啊。

大約一刻鐘後。

許清宵從桃花庵離開,回到了守仁學堂內。

此時,因為下雨的原因,天色早就昏暗了。

守仁學堂中空無一人,李守明不知道去了何處,其余的讀書人也不知道去了何處。

許清宵回到房內,也要開始做些事情了。

官商數量限制。

十品官員,捐贈一萬兩,個人永久。

九品官員,捐贈五萬兩,個人永久。

八品官員,捐贈十萬兩,個人永久。

七品官員,捐贈二十萬兩,個人永久。

六品官員,捐贈五十萬兩,個人永久。

五品官員,捐贈一百萬兩,個人永久。

四品官員,捐贈五百萬兩,個人永久。

三品官員,捐贈一千萬兩,十年制。

二品官員,捐贈五千萬兩,十年制。

一品官員,捐贈一萬萬兩,十年制。

而後,四品以上的官商,穩定三次上升或者是不變,反正不能下降的情況下,可獲得爵位,具體爵位,根據你為國家做的事,以及為百姓做的事,進行評選。

由儒官核實,六部輔佐,最終呈交給商官首領,也就是自己啦,然後再又自己交給陛下,最終陛下審批。

整個流程公開公正,不允許有任何徇私枉法。

這個制度出來,許清宵也很好奇,能給大魏帶來多少銀兩。

保守估計一下,五萬萬兩應該是有的。

一品官員設六個,但自己要算一個位置,張如會也要算一個位置,所以只有四個位置,肯定會有人觀望,一口氣拿出一萬萬兩,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得給八大商會時間想一想。

所以許清宵暫時得到一個五萬萬兩的數目,當然這是保守估計,至於到底如何,就不一樣了。

制定完計劃後。

許清宵不由松了口氣。

這第二刀已經形成了,現在就看這幫商人跳不跳了。

只要超過五成的商人跳進來了,那主動權就在自己手中,要是沒跳進來,就有些尷尬。

至於文武百官,許清宵也的確有對策。

只是得看這個事情,明日能不能通過。

也就在此時。

一則消息,也傳遍了整個大魏京都。

戶部發布公告,因推動水車工程,缺大量錢財,需京都商販捐贈銀兩。

公告發布不到一個時辰,陸陸續續有人捐贈,最高二百兩,最低一文錢,然而就在此時,富商張如會。

捐贈一千萬兩白銀的事情,頓時引爆了整個大魏京都。

沒人會想到,張如會居然捐贈一千萬兩,甚至戶部上上下下都傻眼了,他們發布公告時還在好奇。

最高會有人捐贈多少銀兩,大部分猜測是一萬兩白銀。

可沒想到的是,張如會竟然捐贈一千萬兩,連戶部尚書顧言都驚動了,確定此事之後,大肆贊揚張如會愛國。

要為張如會寫奏折稟告聖上,而張如會令人寫的文章,也慷慨激昂,京都百姓們紛紛談論此事。

到處都是誇贊張如會愛國為民,身為商人,沒有逐利,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捐贈一千萬兩白銀。

這如何不讓百姓們誇贊張如會是個好商?一時之間,可謂是名聲大噪。

而對於大魏其他商人來說,所有商人都猜不透張如會這是在做什麽,只覺得張如會腦子有問題。

哪怕是八大商再得知消息後,一時之間,也琢磨不透張如會這是要做什麽。

一千萬兩白銀啊,張氏商會一年的收入,這又不是張如會一個人的錢財銀兩,其他掌櫃要不要分錢?

白白花出一千萬兩,有什麽作用?就為了博取一個好名聲嗎?

這不應該啊,隨便去災區施粥也能撈到不錯的名聲,何必這般?

他們想不通,大魏的權貴們也想不明白,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張如會腦子有問題。

就如此,一直到了卯時。

新一日的朝會開始了。

武官們精神抖擻地上朝。

但文官彼此之間有些疲倦,六部尚書還好,尤其是顧言,心情很愉悅,白白得到一千萬兩的捐款,如何不開心?

而六部當中的侍郎們就顯得有些累。

太平詩會明日結束。

所以今日他們也去了,而且今天發生了不少事,首先是大魏文宮已經不派人來了,由陳正儒全權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