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五十一(第3/4頁)

趙維楨可不知道秦王的原話是什麽。

她沉思片刻,發問:“你偷偷告訴我,王上具體怎麽說的?”

嬴政的記性向來很好,他不假思索出言:“王道是為了制衡公卿大臣。”

趙維楨心中一驚。

這……

這話可不該說給她聽!

她心虛地環繞四周:幸好小嬴政一過來,其他工匠與墨家子弟自覺避開,給了他們二人單獨交談的機會。

不過,說了就說了,趙維楨也做不到忍著不與嬴政解惑。

而且——

能說出這話,趙維楨不禁佩服起秦王來。

都說秦始皇開創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可在他的前面,秦昭襄王嬴稷,已經說出了類似的話語。

“這可並不是儒門的王道。”

趙維楨出言解釋:“而是集()權之道。”

嬴政歪頭:“集()權之道?”

在先秦時期能道出這樣的思想,秦王稷也算是頗有遠見。

可惜的是人的壽命有限,不然也許真的不用等到小嬴政長大,秦昭襄王就能一統六國,早早開啟秦朝的時代。

只是現在——

“所謂制衡公卿大臣,可放在秦廷來看。”趙維楨解釋:“政公子可知長平之戰後,武安君白起坑殺四十萬趙俘之事?”

“記得。”嬴政回答:“白起血債累累,所以秦王不得不殺之。”

“不僅因為他血債累累。”

趙維楨說:“還因為他軍功煊赫,朝中武將,多為他所提拔。你是給國君打仗,但國君的臣子都是你的人,你叫國君怎麽想?”

嬴政微微瞪大眼。

“夫人的意思是,”他驚訝道:“秦王早就想殺他?”

這趙維楨就不知道了。

反正她知道,白起之死盡管對後世之人留下許多遺憾,可在當時,卻是內外諸多元素造成的。

至少,秦王稷不想看到一名手持兵力的人功高震主。

“再者,昔日秦廷,宣太後與穰侯把持朝政,”趙維楨又道,“楚系氏族勢力龐大,整個朝堂上都是他們的人,如此下去,這國究竟是姓羋,還是姓嬴?所以秦王得勢後,便把四貴驅逐出秦國,這秦廷才是國君自己說了算。”

說完趙維楨總結道:“平衡臣子、貴族的力量,始終要蓋過他們一頭,操縱、利用他們,這才是王上口中‘王道’的意思。其意在集中權力,而非以仁義治理天下。所以我才說,非為儒門的王道,而在於集中權力於國君一人。”

“意思就是說,”嬴政邊思考邊說,“不管是什麽方針策略,都是為了穩固國君的位置。”

“沒錯!王道也好,霸道也行,目的不都在於讓國君的存在更令人信服麽?”趙維楨說:“我還是覺得,什麽諸子百家,什麽治國方法,有用就行。只要能讓國君處在說一不二的位置,能集中權力於國君,就是有用。”

聽到這裏,嬴政才大概明白了一些。

他再深思下去,竟覺得秦王那一番王道、霸道,以及兵法的話語,和之前維楨夫人說的儒為心,法為骨有著別樣的相同之處。

只是小嬴政今年才六歲,他再聰明,學識和閱歷也限制住了認知。

明白有關聯,但想不通如何去做。

在趙維楨看來,小嬴政眉頭緊鎖、眼神凝重,低著頭、背著手,一副苦苦思索的樣子,卻是好半天都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哎呀,果然還是小孩子做出一本正經的模樣最可愛。

“想不通咱們就不想了。”趙維楨見小嬴政大有鉆牛角尖的意思,哭笑不得地出言勸阻:“這麽大的事情,秦王想了一輩子也沒想明白,政公子又急於何時?”

語畢她牽起小嬴政的手。

“政公子咱們走。”她笑道:“回去同工匠們拿幾壇好酒,慶祝一番才是正事。”

“嗯。”

嬴政認同地點頭:“有了成果,理應嘉獎。”

趙維楨忍俊不禁:“公子真是越來越有王室風範了!”

二人一面絮叨有的沒的,一面坐上馬車趕回呂府。

只是趙維楨剛剛跨過門檻,還沒來得及吩咐下人去搬酒,就聽到陣陣嚎哭之聲從父親的院子裏傳來。

她面上一緊,囑咐好魏興照顧嬴政,拎著衣角直奔趙梁的別苑。

進院子後,只見趙梁靠在院外樹下,明明人至中年,卻手持帛書,大哭出聲,像個孩童般失禮。

“阿父!”

趙維楨驚慌失色:“這是怎得了?”

趙梁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見女兒到來,更是難過。他對著趙維楨伸出手,待到握住女兒掌心,心底才稍微好受一些。

“維楨。”趙梁哽咽道:“平原君,平原君他——”

趙維楨的心猛然沉了下去。

“平原君沒了!”趙梁哭道。

…………

……

同一時間,鹹陽宮。

“平原君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