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八十八(第2/3頁)

不過……

嬴政突然發問:“此事李卿怎麽看?”

李斯:“……”

他當即打起十二分精神,謹慎道:“若是夏陽君,臣以為君上依舊會啟用鄭國。”

嬴政認同地點了點頭:“夫人支持修渠,且態度堅定。寡人覺得,為此她不惜先行打下韓國。”

不就是間者麽,到時候你國都沒了,看你修不修。

“但仲父未必同意。”嬴政又說。

李斯身形微頓。

他飛快瞥了一眼嬴政的神情,而後開口:“在修渠一事上,相國無利可圖。”

“嗯。”

嬴政表情冷淡,叫人看不出情緒:“此渠不修,秦國的實力仍然淩駕於六國之上,如今國內糧草充沛又兵力強盛,修不修都不影響我軍擁有滅國的實力。反倒是修渠一事,事關重大,還會勞民傷財,可能會耽誤一統六國的腳步。如果是相國,他也許會建議延後再做考慮。”

只是這一延後,少說要十年。

說十年,嬴政心裏也是沒底的,畢竟說滅六國,談何容易?

更遑論統一之後,還能拿的出人手與物力修渠麽?到時候的老天爺還會像近年賞臉麽?

別說嬴政想得多,李斯想得更多。

聽到少年國君這般說,李斯抿了抿嘴角。

他在腹中打好草稿,斟酌一番,低聲出言:“臣來秦之前,在楚為官時,曾經聽說過不少風聞。”

“你說。”嬴政不見情緒地回道。

“是。”

李斯提了一口氣,繼續說了下去:“楚人均言,呂相國夫婦二人,權傾朝野、把持幼王。當下的秦國,分明是……呂家的秦國。縱然臣來到鹹陽後,親眼所見的事實並非如此,可臣以為,昔日太後一黨威脅朝政,正是因為其權力過大,乃至形成家族之勢。如今楚臣走了,又有相國與夏陽君,長久來看,是個隱患。”

嬴政一雙鳳眼轉過來。

即使已經在秦王政身邊工作了一些時日,每每當少年國君的審視視線掃過來時,李斯都不免心中一驚。

秦王政的視線鋒利且直接,仿佛一把銳利無當的剃刀,能夠戳破所有虛與委蛇,直達旁人的內心。

他當然知道李斯是什麽意思。

維楨夫人把此人舉薦給嬴政時,他曾經有過困惑。

雖則李斯為荀子門生,可荀子廣辦私學,收過的學生數不勝數,怎就看中了這麽一名寒門子弟?

就算他看得清形式、明白秦國的野心,更是擁有敢在秦王面前放言的勇氣,放在偌大的秦廷當中,也算不了什麽。

不說別的,他能比維楨夫人看得更遠,能比仲父更懂政治手腕麽?

但相處下來後,嬴政逐漸地明白了。

李斯足夠聰明。

他知道不管是秦相國,還是夏陽君,終究不如一國之王能為他帶來更光明的前途。

此人不憚於踩著他人上位,他只會選擇他踩不下去的人效力。

維楨夫人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不怕有所求,不怕其卑劣,將有才能的人視作一把尖刀,全看如何使用。

有時候,小人比忠臣還要忠誠*。

“李卿以為如何?”嬴政問。

“依臣看來……”

李斯並未猶豫,顯然這話他早就準備好了:“夏陽君多年來為秦效力,屢建功勞,可這爵位卻是王上即位後才贈與的。君上一心只為秦國,她與相國的治國之道並不完全相同。”

言下之意即是,完全可以讓呂不韋與趙維楨左右互搏,形成掣肘。

“所以渠確實要修。”李斯說:“縱然相國不樂意,也得修。”

政見上的分歧,多數是來自利益和立場的分歧。

而有了利益分歧,一切聯盟都可破解。

修渠一事,完全可以成為夫婦二人之間的一個裂縫,以及日後聯盟分崩離析的隱患、秦王政日後找麻煩的借口。

李斯話沒說完,但嬴政聽得分外明白。

他再次陷入思考之中。

嬴政覺得,維楨夫人甚至可能預料到了這點。

她舉薦李斯,是因為李斯會依附於秦王政,而非夏陽君,或者堂堂秦相國。他會是朝堂上的另外一股勢力,左右秦國的風向,乃至成為防止一家獨大、威脅王權的有力工具。

為此,維楨夫人便不在乎李斯會針對她,或者仲父。

離間之計啊。

嬴政心下了然。

“好。”他心思電轉,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你出個修渠的方案給寡人。”

李斯一愣:“……王上?”

嬴政很是理所當然:“既然你說要支持夫人修渠,總是得拿出理由來。

一則屆時仲父出言反對,拿不出完整方案,怎能說服他讓步?二則既是要命鄭國修渠,也不能讓他白白搗亂,既要做出提防,又要節省時間與勞工物資。

李卿主張修渠,此事寡人能放心交給你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