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八十九(第2/3頁)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此老將,不止是家中,更是一國的珍寶。

這種寶貝你趙國不要,趙維楨要。

當年若非廉頗將軍,她和小嬴政怕是都要死在邯鄲了,可謂對趙維楨乃至秦國有有恩情在。

今年定下盟約,明年一同伐魏。趙王腦子有問題,不要廉頗將軍,那我們秦國稀罕總行了吧?

趙維楨都不求廉頗將軍幫秦國打仗,她只希望老將軍能有個地方安生養老。

“王上有意,就這麽定下吧。”於是趙維楨出言道:“煩請將軍與相國好生商議盟書內容,一切妥當之後,可送春平侯與將軍離秦。”

嬴政頷首:“就按太師說的辦。”

李牧暗地松了一口氣。

他爽快行禮:“謝秦王、謝秦相與夏陽君。”

呂不韋和顏悅色地吩咐侍人:“先送李牧將軍回驛館休息,我稍後就到。”

得到秦王首肯,李牧任務完成,也不多留。

客套幾句後,他便隨侍人的指引離開章台宮。

待到李牧離去,呂不韋才再次轉頭看向嬴政:“那王上,鄭國之事……”

嬴政不言,而是轉頭看向李斯。

一瞬間,所有的壓力都來到李斯這邊。

他當即心知肚明:秦王的意思便是既然你提出支持修渠,那就你來得罪相國。

明白歸明白,李斯確實分毫不猶豫:“臣以為,鄭國雖為間諜,但他面見國君時言之有物、條例清晰,擺在面前的好處也非作假。既是有能力修,如今知曉他為韓王派來的間者,有所提防就不怕其搗亂。這渠,還是能修的。”

趙維楨點頭:“找人盯著他就是。”

果不其然,李斯的話語落地,呂不韋向來溫和的神情微微收斂。

他一雙明眸中鍍上幾不可見的陰霾。

當然,呂不韋還是顧及了大面,保持著平靜的語氣:“不韋以為,派來間者以圖謀數十年的不安生,乃對秦莫大的詆侮。秦國本欲滅韓,韓國先送來了刀子,剛好可借鄭國一事出兵。修渠一事,待滅韓之後再修也不遲。”

“不合適。”

趙維楨搖頭:“統一中原就如同在山坡上滾雪球,這雪球丟下去引來的便是地動山搖,不可能半途停止。”

一旦出兵吞並韓國,就是昭告天下都洗幹凈等著吧。

沒道理滅韓之後停下來修渠,一修修十幾年,不是白白給其余五國留下喘息的機會麽?

“正因如此,不韋才以為不應修渠。”

呂不韋堅持道:“王上即位後,部署了一大圈,就為吞並各國、統一中原。如今籌備萬全,只差出兵,難道要為修渠停工麽?如此不正中韓王下懷,拖延了進攻的步伐?”

趙維楨:“修渠、滅韓,並不矛盾。”

呂不韋:“……”

他表情沒變、動作沒變,好似什麽都沒發生。但夫妻這麽多年,呂不韋這麽一沉默,趙維楨知道他是因這話不爽了。

於是她側了側頭:“怎麽?”

“沒什麽。”

秦相國再次展開笑顏。

他笑得和煦又溫順,白凈面孔上還帶上幾分恰好到處的驚訝。

“未曾料到,夏陽君會堅持這勞民傷財之事。”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冷意:“一旦定下修渠,便是數勞師動眾,數十年不止。君上可曾想過,期間會有多少人死在這渠上?這渠若是有用則罷,若是無用呢?君上究竟是為民,還是為名?”

言下之意,竟然是指責趙維楨忘卻了初心。

趙維楨不過是挑了挑眉梢。

呂不韋鮮少會同她說這般重話,不過,他說的也是實話。

修渠不容易,肯定要動用上萬,甚至數十萬的勞工與奴隸。這年頭又沒有勞動保護法,就算現在趙維楨下死令不能虐待勞工,層層官員下去,也不見得有多少能執行。

只是……

難道打仗就不死人了?難道鬧了饑荒,就不會餓死平民了?

不修渠,未來的洪澇災害,幹旱年份,關中地區死的人只會更多。

而且她也明白呂不韋的立場。

趙維楨知道歷史,明白鄭國渠不僅有用,還相當有用。但眼下在場的人,沒一個是水利專家,他們也只能從政治層面上討論。

在呂不韋看來,修渠確實不如統一六國重要。

他也是為秦國。

可現在的秦國,確實有一邊修渠一邊統一六國的實力。想想未來鄭國渠帶來的好處,趙維楨不願意讓步。

“相國昔年下定決心,投資先莊襄王,留下奇貨可居的美名。”趙維楨開口:“一場豪賭賭贏了,如今身居高位,是打算收手不幹了麽?”

呂不韋闔了闔眼。

他還欲開口,嬴政及時插嘴。

“這裏不是朝堂,毋須為沒有定下的事情爭論。”少年嬴政說:“寡人覺得,可先行關押鄭國,同時放出間者為秦俘虜,以及鄭國說服秦王的真假消息,讓韓國自亂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