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磨豆(第2/3頁)

鄧奉卻振振有詞:“我鄧氏又不是劉氏兄弟之仆,叔父也是更始皇帝九卿,與劉伯升並非上下級,哪來的反?”

鄧奉對劉伯升、劉秀兄弟觀感素來不好,覺得既然鄧晨已喪妻,就不該再將鄧氏和他們綁在一起,同遭更始嫌惡,劉伯升自入關以來,僭越之舉一樁接著一樁,又孤注一擲,他要賭上一切,鄧氏為何要跟著一起下注?

他在長安時不太肯獻策,此刻面對親叔父,也實話實說了:“叔父,從進關中那一刻起,劉伯升便走岔了,這大方向錯了,之後再如何補救,也是南轅北轍,無濟於事!”

鄧奉指著黃河對岸:“叔父不是奇怪以魏軍戰力,為何會一觸即潰,讓我軍輕取華陰等縣,一路打到此處來麽?請看北方風陵渡!”

他們所在是渭水、潼水與黃河交匯的地方,這兒也是千裏黃河的又一個大拐彎,顯得水面更加寬闊。

“風陵渡雖無旗幟兵馬營火,但河岸開闊,小船隱於蘆葦蕩,大的漕船只卻藏不起來,皆泊於碼頭畔,就等著我軍忍耐不住,強攻潼塬時,以舟師登岸襲我後路!”

“這也是魏軍要將守禦之地選在此處的用意。”

鄧晨聽得愕然了,意思是,這是第五倫將計就計,他們的聲東擊西已被看穿,被牽制在此的不是魏軍,而是綠林?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鄧晨苦惱不已,但他卻絕不可能如其所言,背棄伯升,小長安輸得那麽慘,兩家尚能榮辱與共,何況現在?

隨著鄧晨據有潼水,派人順著溝壑往南進發,也與王常那些翻山越嶺的斥候聯絡上了,送來了王常的請求:“受阻於此數日,崤函道路綿長,輜重運輸不利,弘農綠林幹糧將盡,這場仗,必須打了!”

“王將軍有些焦急了。”

換他他也急,鄧晨咬了咬牙,還是決定依舊策行事,與王常東西合擊,看能否一舉拿下潼塬!

點將擔任職責時,鄧奉卻主動請命:“既然叔父執意要攻,一旦交戰,河東魏軍定會來襲,我請守於渭口!”

鄧晨也明白侄兒的用意了,只嘆息道:“這是未慮勝先慮敗,未慮進而先慮退,但我,只能給你八百人!”

“足夠了。”

鄧奉對整場戰爭持悲觀,對自己卻信心十足:“請讓侄兒來為叔父,看住後背!”

“但這一戰,我不是為劉伯升打的,而是為了我鄧氏兵,能全身而退!”

……

“綠林終於忍不住了。”

景丹這幾天在潼塬上,就沒睡過好覺,但計劃還是一點點進入他臨行前和第五倫籌劃的方略中來。

劉伯升想讓鄧氏兵來接應王常,讓華陰岌岌可危,迫使第五倫派兵東援,牽扯防守渭水的兵力。但第五倫卻不屑一顧,因為他給景丹留的援兵,就是河東軍!

“景將軍,王常也開始進攻黃巷坂!”第七彪滿臉黃土地來稟報,經過多日試探,再耗下去士氣將衰,王常終於派兵沿著狹長的小道,開始仰攻潼塬東口。

“第七將軍,你見過過磨豆漿罷?”

景丹笑著指點這碩大的戰場:“這潼塬就是一塊大磨,而東西兩側的綠林,就是源源不斷,主動跳進來的菽豆,魏王就是要用此地,磨碎綠林骨鯁,讓河渭皆赤,叫劉伯升與更始膽寒!”

他指揮三軍禦敵的手,也好似推磨一般旋轉,魏軍、綠林,都得真刀真槍和前所未遇的敵人展開一場血腥的鏖戰!綠林兩路大軍將被景丹利用地形牽制在此,露出他們脆弱的腹背……

萬事俱備,只欠一事。

“點燃狼煙!”

“菽豆已入吾磨中,竇周公,該由你來加水了!”

……

對岸的戰鬥已經持續了一晝夜,竇融沉著臉站在風陵渡口,看著拜在面前稽首認罪的校尉。

他收到第五倫詔令,不計一切代價,協助景丹在潼塬禦敵,景丹和第七彪的五千兵卒將拖住數倍之敵,而竇融的任務,則是借助魏軍的漕船、舟楫,渡河襲擊東西兩側的綠林後背,讓其進攻失敗,一點點消耗在這塊大磨石上!

然而當程序輪到“加水”這一項時,竇融做起來卻沒那麽容易。

“竇君,也不能怪吾等,一來是風向不利,船只逆風而渡,只能靠劃,速度起不來,賊虜一眼就能知道吾等去往何處。”

“二來,南岸大塬高聳,對綠林是天險,對吾等亦然,能容納舟船登岸的地方,無非渭口等寥寥幾處……”

綠林中也有高人啊,當竇融派出的第一支部隊試圖在渭口登岸捅後路時,反遭到了敵方襲擊,在岸上居高臨下,十分驍勇,若非校尉丟下上百具屍體跑得快,連舟船都被繳獲了。

他們遇到的正是鄧奉,河東軍輕敵首戰失利,吃了個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