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致和帝也覺張修言之有理, 問道:“那眾卿以為巡邊隊伍如何分配?”致和帝這次是動了真怒,壓根不給人討論方案的機會。既然張修這個方案言之有理,又能提高效率, 便直接拍板采納了。

軍中大震動啊,這次之後, 恐怕傳統軍中勢力範圍也要重新劃分了。而近日,便是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關鍵之戰。朝會上的唇槍舌戰之激烈便可以想象了。

第一個走出班列的依然是牛繼宗。戶部右侍郎田彥雖然罪有應得,但是究竟怎麽落罪的,朝上眾人也心知肚明。

現在輪到兵部震動,牛繼宗比誰都怕步田彥後塵,因而掙紮得比誰都激烈。

牛繼宗道:“啟奏皇上,臣以為兵者, 國之大事, 不可不查。但我朝疆域遼闊,若是軍隊之間相互監察,宜就近互查, 方能免於旅途勞頓,更快查清各地守軍花名冊。”

牛繼宗自然言之有理, 可是現在於致和帝而言, 要的不僅是快, 更是要徹查。相鄰守軍之間因聯絡較多,不排除有交情, 相互隱瞞。倒是東西南北大對調,各地駐軍之間定然在復核花名冊一事上盡心盡力。

朝上眾人這點眼力見自然都是有的, 哪怕周駿譽等真心希望就近互查的人, 也不敢附議啊。

牛繼宗發言之後, 朝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片刻之後, 蘇丞相走出班列道:“皇上,臣以為如此安排不妥。我朝確然幅員遼闊,若要徹查全部軍隊花名冊,需要時日。但是這等大事,寧可慢些,也不可貪功冒進。臣以為互查隊伍如何安排,還需斟酌。”

牛繼宗的諫言被蘇丞相駁了,在班列中略動了動嘴唇,到底沒敢再出來說話。

致和帝點頭贊成了蘇丞相的建議,直接問:“眾卿以為各地守軍互查,如何相互監督合適?”

自此,朝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不管多麽有建設性的建議,只要一出口,不符合另一個利益集團的利益,便有人反駁。

朝堂之上,誰還沒有三寸不爛之舌呢,此事在朝堂上吵了半日,竟是罕見的沒定下來。最終致和帝宣布了散朝。

這樣的大事也不是一回朝會就能定下來的,往往是各方利益平衡了之後,才能達成一致。散朝之後蘇丞相直接被詔入了上書房。

致和帝賜坐之後,問:“蘇卿覺得此事如何對調徹查,才能將深處貓膩全都挖出來?”

蘇丞相道:“皇上容臣細想想。”

蘇丞相記得江南甄家、王家案還未查辦之時,朝中便開始爭奪兩江總督一職。當時致和帝試探性問幾位皇子對此事的看法,司徒硫顯得對各武將了如指掌。也是那時候,蘇丞相開始懷疑司徒硫的野心。自那之後,司徒硫無論是在朝會上,還是平日裏都很低調。

但是自從開始懷疑司徒硫,蘇丞相總覺得硫親王的低調都有著刻意的成分。

作為一國丞相,之所以未曾跟致和帝提起此事,乃是蘇丞相覺得一是疏不間親,致和帝做父親的,未必會信這指控;二是現在並未抓住硫親王實質性把柄,便是參了一本,也只能打草驚蛇,讓硫親王日後越發謹慎而已;三是即便致和帝也隱隱察覺司徒硫的野心,也未必會將其如何。

帝心難測。在自己眼裏,太子是正統,權利平穩過度到太子手裏,便是哪日致和帝賓天,朝中也不會出現混亂,此乃是對朝廷對百姓都好的最優選擇。但是致和帝還坐在龍椅之上,他就真的那麽甘心將權利全部過度嗎?還是他也希望有人能牽制太子,這樣自身的皇權才最安穩?

不,致和帝雖然不是昏君,也不是聖人,他不會容忍自己還在位的時候就被太子架空。

現在巖親王已經被圈禁,若要有人牽制太子,司徒硫無疑是個好選擇。

帝心若何?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蘇丞相不敢賭。

但是硫親王府再是低調,這段時間朝中種種暗流蘇丞相卻看得一清二楚。無論是有人借著陳禦史之死劍指張太傅,還是之前戶部尚書周駿譽在朝上劍指林如海,亦或是前不久德州倉詭異的失火案劍指張太傅之子張熙,皆有一股勢力指向東宮一系的人。

且不管這股勢力就是硫親王府還是有別的人暗中作梗,蘇丞相都覺得應該好好利用這次巡邊之事將軍中亂象整頓一番。

因為蘇丞相是士族,士族有士族的原則和驕傲。士族和皇權,君權和相權,從來不是依附和從屬的關系,而是相對的平衡。

皇權,或許有些時候,更在乎家族的利益,而士族,則更應該從大處這眼。這件事上,蘇丞相不需要站隊,只需要知道怎麽做能少浪費些賦稅,減輕黎民負擔便是。大道直行,坦坦蕩蕩。一國丞相不是皇上身邊的奴才,如何結帝王歡心是佞臣考慮的事,而士族更多考慮的是兼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