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紹王府迎娶世子妃, 禮部尚書嫁女,算是這一年排得上頭名的年度大婚了。

京中宗親府邸,論爵位論輩分論帝心, 皆隱隱以紹王府為首,更不用說紹王府還情形特殊,府裏少爺極少(總共兩個庶子, 還有一個永遠不用露面了)。本來辦喜事的機會就不多,這回又是承襲王位的世子爺的婚事,京中世家想一想紹王爺的脾氣, 就知這回婚事必隆重至極。

而女方林氏也是出身列侯之家,祖籍還是南方——這些年,京中逐漸流行的‘十裏紅妝’大嫁女兒,就是從江南那邊傳過來的,論起嫁女備嫁妝的排場體面,南方可是出了名的京城還要盛大。

紹王府門檻高,許多人是進不去的。

但女方是要提前送嫁妝過門的, 那綿延街巷紅妝壓地,可就是人人都能看到的熱鬧了。

-

其實依著紹王爺的意思,原本是想把大婚的日子定在了秋高氣爽的八九月份, 那時候算是京城少有的不冷不熱的時節, 秋風送爽鴻雁高飛, 頗有喜氣。

十月中旬, 可就有些冷起來了。

但無奈, 紹王府將兩人的八字送去觀星閣後,大師批回來的條子上寫著八九月沒有適宜大婚的好日子, 要不只是普通吉日, 要不就是宜破土齋戒等事但不宜大婚的良日。

唯有十月中旬才有宜婚姻, 宜子嗣的大吉之日。

這種良辰吉時,要是不算也就罷了,一旦算了出來若是不遵從,心裏就總有個疙瘩。

紹王只好從了觀星閣的建議。

後來發現,別說,人家觀星閣似乎還有兩把刷子。這一年的八九月份,京城正在搞如火如荼的‘京營貪汙案’。半個朝廷都陷進去了,那時候紹王府便是大辦婚事,官宦世家們只怕也多是心裏不上不下地吊著,喝酒都懸著心。

果然這十月裏,一切塵埃落定,倒更顯出是安寧吉日,一切皆宜。

--

大周的風俗,與大婚相關的,是雙數為吉,講究提前四日或是六日,就將女方的嫁妝擡過去,送到男方家中,讓親友們參觀。

林姜從前了解到這個習俗時,還道:“怪不得人說‘婚喪見家底兒’呢,但凡疼女兒的人家,總得備一份看的過去的嫁妝。”不然擡過去的嫁妝不行,被男家指指點點的,簡直是過去就矮半截啊。

民間女子嫁妝少也簡單,不過提前兩日將女子箱籠奩具送到男方家中就完了。

但官宦之家嫁女可不止備下妝奩箱籠,女方嫁妝真是無所不有,說是搬一整個家過去也不過分。

於是世家嫁女,多是分成兩日運送到嫁妝到男家,一回運送各色家具,下回再運送女子妝奩等物。

而真正貴重的壓箱小巧之物,則是大婚當日才隨著女方一起過去的。

於是,在黛玉大婚前十日,鳳姐兒就直接收拾了簡單的衣裳,住在了林家,接下來幾天,其實是整個大婚過程中,女方家族最忙的時候:要最後整理好嫁妝,安排人口運送。

到了正式的大婚日,女方不過忙小半場送婚,其余的重頭戲就在男方家了。

待送嫁妝的前一日,不光鳳姐兒裏外裏的忙碌,連賈母都帶了邢夫人親自過門來給黛玉添妝。

王夫人仍舊是一蹶不振躺著——當然就算她振了,也絕不會上林家的門。她是恨死了林家,尤其是林姜。讓她來給黛玉出嫁添妝,還不如讓她去撞墻。

-

人都是有復雜的多面,卻也有單純的瞬間,平時或許會有諸多的算計,但到了某一個時刻,心裏卻只有一種充沛純粹的感情。

賈母就是這樣。

在她走進黛玉的院子,穿過擺放在廊下已經在逐漸裝箱的妝奩,踏入黛玉的閨房,看著她站起身向自己走來的時候,賈母眼中頓時盈滿了淚水。

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啊。

那時候,她就是這樣不舍地走進唯一的女兒的院子,看著賈敏起身向她走過來。

當年的賈母帶著滿心不舍與眷戀,親眼看著賈敏嫁人,從賈家女兒變成林家婦。

之後,母女同在京中的時間就沒有幾年了。

後來,賈敏跟著林如海到了江南,最終病逝於斯,母女再未來得及見一面。

故而這回賈母驟然見了黛玉準備出嫁的樣子,整個人都被過去的回憶擊中,沉浸在對女兒的思念中。

而黛玉在看到賈母忽然失態淚眼婆娑時,也感受到了賈母在想什麽。

或許之前賈母曾指著賈敏的哭過許多次,有不少別有心思的時刻。但這一回,黛玉能感受到,賈母全心全意的傷感與惦念。

祖孫兩個對著垂淚片刻。

其氛圍之傷感,連對賈敏都沒甚印象的邢夫人,都跟著擦起眼淚來。

還是夏嬤嬤等人連忙上來勸,漸漸勸好了。

而賈母那一瞬間失控的感情也漸漸回籠,收了眼淚拉著黛玉說道:“好孩子,來看看我給你添妝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