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過招(第2/5頁)

陸珩收回手,用帕子擦幹凈手指,饒有興致地說道:“竟然還有祭壇,走,去看看。”

清虛觀並不大,正中一間三清寶殿,兩邊配殿,後面立著一間厚重簡樸的後殿,除此之外再無他物。官差已經推開殿門,陸珩邁入門檻,第一眼就看到正中的供桌,供桌上鋪著黃色的綢布,色澤純正,布上擺滿燈燭紙符,兩邊掛著黃色的道幡。陸珩走近,見供桌上散落著許多紙灰,上面隱約可見字跡,陸珩拿起最完整的一片看:“劉山,庚申年戊寅月乙酉日丙子時,淇縣河……”

後面的字跡被燒毀,紙片下方殘留著另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但名字和時辰已經不可見。陸珩握著邊緣辨認,依稀看出來是“守福”兩個字。

劉山和劉守福,正是河谷村失蹤的男丁之二。陸珩又撿起其他碎片,上面已看不出完整的信息,但透過斷斷續續的字跡,不難看出這是一份禱告詞,前面幾張是祭文,後面是名單,上面記錄著河谷村失蹤村民的姓名、籍貫和生辰八字。

陸珩揮揮手,示意手下將這些碎屑收好。錦衣衛小心翼翼收攏散落的殘片,一個人從桌角下拈起一片碎屑,上面雖然寫著字,但晦澀難懂,他看了很久都沒看出來寫的是什麽:“這是什麽?”

一道聲音淡淡從後方響起:“青詞。”

程知府一驚,意外地回頭看陸珩:“陸大人竟然還懂青詞?”

陸珩負手站在燭架旁,隨手撥弄蠟燭兩側凝聚成堆的燭淚,漫不經心說:“不算懂,勉強知道個大概罷了。”

程知府頓時肅然:“陸大人竟然還有此等文才,下官欽佩。”

青詞是一種非常難寫的文體,策論、詩詞好歹是寫給人看的,裏面有具體的事例,但青詞是獻奏上天的文章,要求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清美飄逸,不染凡塵,沒有讀過足夠的書,根本寫不出這種文體。

青詞難而玄,本來是一種很小眾的文章,但不巧,嘉靖皇帝便是一個讀過很多書並且尊崇道教的皇帝。皇帝能寫青詞也能欣賞青詞,所以經常會讓身邊人寫青詞,他親自來改,甚至成為一種促進君臣交流的小遊戲——皇帝認為的遊戲。

內閣那些閣老每個人都寫得一手好青詞,陸珩也寫過幾篇,但畢竟不如專門讀書的大學士強。甚至朝野裏有說法,今朝這些首輔並非靠真才實學走上去的,而是靠寫青詞、投皇帝所好,才被皇帝開了後門。

陸珩對這種說法只是一笑,真酸,說得好像他們升不了官,都是因為不肯拍皇帝馬屁一樣。就算給他們這個機會,他們拍得到馬屁股嗎?

陸珩論寫青詞比不過那些文人,但欣賞水平還是足夠的。比如清虛觀這份青詞,就寫得很一般。

錦衣衛在屋子到處搜查,忙中有序,程知府站在殿中,顯得無所事事。他帶著官員走到陸珩身邊,沒話找話道:“陸大人,莫非這些燈燭有什麽玄妙?”

陸珩指向大門兩側排成長長行列的蠟燭台,說:“我剛剛數過了,這裏有五十一根蠟燭,左右兩邊共一百零二根,和河谷村失蹤人數相同。所以我猜測,青詞後面的名單上也寫了一百零二人的生辰八字。”

程知府立刻高聲拱手道:“陸大人果然明察秋毫,英明神武,下官佩服。”

後殿窗戶緊閉,程知府誇張的語調回蕩在大殿中,頗有些可笑。陸珩淡淡掃了他一眼,說:“程大人謬贊。折騰了這麽大一圈,只找到一堆紙人,除此之外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哪有什麽英明可言?”

程知府訕笑道:“時日尚短,陸大人這麽快就能找到清虛觀,已經很了不得了。清虛觀的道士會紮紙人,這裏也確實陳列著一百余名紙人。人證物證俱在,依下官看,河谷村村民失蹤和清虛觀道士脫不了幹系!”

陸珩看著程知府,似乎笑了下,緩緩道:“程大人這麽久就想通了這個問題,真是令人驚嘆。那依知府大人看,那些村民到底和清虛觀有什麽關系,他們現在還活著嗎?”

程知府幹笑,搓手道:“這……下官還沒想出來。”

陸珩看了眼天色,不欲再耽擱,吩咐道:“陳禹暄,你帶著一隊人去搜查清虛觀,挨個房間查看,一個地方都不要漏過。方戟,你帶著人搜山,務必找出那些道士的蹤跡。”

陳禹暄和方戟兩人領命,各自帶隊出去。程知府見狀,見縫插針道:“陸大人,您看已經快申時了,要不您先回縣衙裏休息,搜查的事交給下面人?”

陸珩淡淡道:“程大人若是累了,自可離去,不必顧忌我。”

“哪裏哪裏。”程知府訕笑,“陸大人這是說什麽話。”

陸珩依然在後殿中走動,不知道在看什麽。沒一會,殿外忽然傳來腳步聲,陳禹暄停在大殿門口,緊繃著臉抱拳:“指揮使,屬下找到一些東西,不敢定奪,請您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