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二更

承德的景致還如往年一般,沒多少變化,胤祉和福晉的住處被安排在他前年住的那處院子裏。

前年皇阿瑪病重,他與太子日夜奔馳趕過來,皇阿瑪把身邊最近的一處院落分給了他。

去年皇阿瑪帶大哥來承德避暑,據說大哥當時住的也是這處院子。

所以皇阿瑪這是打算換個兒子擡舉了?

別啊,皇阿瑪擡舉的日子可不好過,差事多,功課多,休息時間少,還容易遭人忌恨,被人攻訐。

相反,被皇阿瑪冷落的時候就清閑多了,可以肆無忌憚的請病假,也不會被那麽多蒼蠅圍著了。

於他而言,被冷落的日子反倒好過。

康熙不是沒有向兒子們示好過,但哄兒子還是頭一次,老三跟他鬧別扭,他安撫老三,這不就是在哄兒子嗎,誰讓他生了個氣性這麽大的兒子呢。

孝順的時候是真孝順,翻臉翻的也是真翻臉,而且八頭牛都拉不回來,反倒要他這個當阿瑪的搭台階。

康熙哄兒子用了三招。

第一招便是把位置最好的院子安排給老三。

第二招是把人叫過來一起用膳,早中晚,三頓膳食,把老三留在他這裏一整天,夜深了才把人放回去。

第三招便是當著蒙古諸部王爺們和其他兒子的面,狠狠地誇贊了老三一番。

胤祉大概能明白皇阿瑪在做什麽,去年此時,皇阿瑪也是這般擡舉大哥的吧,應該說是一模一樣,他依稀還記得去年從承德傳到京城的那些消息,皇阿瑪如今做的這些都曾對大哥做過。

胤祉心中波瀾不驚,但在康熙那裏,兒子他哄過了,也哄好了。

他都親自哄兒子了,怎麽會哄不好呢。

這也就是老三,還需要他花心思哄,換做是別的兒子,哪用得著這麽費勁,賞兩個身世和容貌不錯的格格下去不就行了,不過別的兒子也不會跟他鬧脾氣。

康熙如今有些想當然了,他雖然兒女眾多,也做了許多年的阿瑪,但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們是會跟風的,一個人帶頭去做,便會有許多人效仿。

一個兒子鬧了脾氣,如果他不哄不管也就罷了,哄了管了就意味著離別的兒子跟他鬧脾氣已經不遠了。

胤祉從前不覺得自己是在鬧脾氣,如今自然也不會覺得被哄好了,一切都是皇阿瑪的‘一廂情願’。

從前他請病假,皇阿瑪會批復,他不去戶部衙門耗著,皇阿瑪也不過問。

結果只是去了一趟承德,待了幾個月而已,回來皇阿瑪就變了。

病假折子不批了,再請病假,便又能瞧見梁九功領著太醫前來,大朝會是躲不開了,皇阿瑪不讓四弟代表戶部回話,反倒是點了他。

還是那句話,他沒有抗旨不遵的勇氣,所以能不能得清閑還得看皇阿瑪的良心,如今皇阿瑪的良心又沒了,他能怎麽辦,總不能在朝堂上裝瘋賣傻吧。

即便是鹹魚,也不願意在眾目睽睽之下丟人現眼。

好在戶部衙門已經不同往日了,四弟能撐得起來,還有個能幹的明珠在,馬鷙去年便告老致仕了,新上任的戶部尚書才四十五歲,正是精力旺盛能幹的時候,他還是可以繼續做一個吉祥物的,只是每三天一次的大朝會逃不開。

皇阿瑪是個能折騰的主兒,雖然胤祉也奇怪為什麽如今國庫充盈了,皇阿瑪反倒不南巡了,夏秋兩季在承德避暑,冬春兩季則是在紫禁城和暢春園兩頭跑。

收到靳輔重病的折子後,康熙在老三和明珠之間有些猶豫,明珠從前與靳輔交好,二人是幾十年的老交情了,由明珠代表他和朝廷去探望病重的靳輔,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至於老三,這孩子太過憊懶,他這個做皇阿瑪的也愁,從前為了不讓老三在上書房開小差偷懶,他以老三的幾個哈哈珠子做威脅,偷懶被抓現行,功課跟不上,他不罰老三,只罰老三的幾個哈哈珠子,還讓上書房的幾個先生平日裏多向老三加壓。

可如今老三入朝堂參了政,旁的事情他好管,就是偷懶不好管,總不能老三偷懶,他讓人打戶部官員的板子吧,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靳輔還未滿六十歲,不能算太老,只是為官過於辛勤,總是親力親為,心系百姓不說,還是個知恩圖報的,他親政後頻頻提拔靳輔,雖然曾經免去過靳輔河道總督的官職,可很快便將靳輔復職,復職後的靳輔辦差比從前還要勤懇。

他下旨讓靳輔沿黃河向山西督運救災糧時,靳輔就已經生病了,可卻並未言語,還是拖著病體辦差,最終病倒在了河南滎澤縣,連床榻都起不來了,這封告病的折子都是旁人代寫的。

老三若去,既是他給靳輔的體面,也盼著老三能學得靳輔幾分的勤勉,不,能學得一分,他這個做皇阿瑪的便滿足了。

康熙考慮再三,還是決定讓老三去,既然把老三派過去了,那明珠就算了,老大和老三的關系好不容易緩和些,如果讓這兩個人一同南下,到時候再惹出事端來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