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二更

胤祉還是不夠了解帝王之心,帝王防備子嗣,害怕士子歸心,害怕兵將歸心,卻並不害怕黔首歸心,尤其這些黔首還遠在江西,若是民間有人得黔首歸心,或許還能造個反,皇阿哥賑濟災民得到的民心,那也是為皇室和朝廷增光添彩,沒什麽威脅,畢竟老三能在那裏待多久。

康熙收到老三的折子後,高興到午膳多用了一碗飯,鍛煉兒子的目的達到了,使喚兒子的方式也學到了。

還真別說,雖是誤打誤撞,但靳輔和彭鵬還真是摸準了老三的脈,老三不差銀子,上進心不強,卻是個憐憫弱小的,長這麽大就沒對宮人動過刑,若非老三能壓得住底下人,沒出過什麽亂子,他早就去提點榮妃了,不會放任不管。

康熙大筆一揮,批復了老三和彭巡撫的折子,非但允許老三在山西幫著發放第二批賑濟糧,還讓老三多待些日子,後續那幾批賑災糧也幫著發一發。

想來有老三的名聲在,後續幾批的賑災糧,應當沒幾個人敢插手。

原本半個月就能完成的差事,經過靳輔大人和彭巡撫兩位出手,兩三個月才完成。

皇阿瑪一道旨意下來,得嘞,他恐怕年前都很難趕回去了。

不只錯過了球星的誕生,連除夕夜怕是都要在山西過了,早知道……早知道他也不可能把福晉帶來,更不可能拒絕靳輔大人和彭巡撫。

他年都不能在家過了,這幾批救災糧要是有人敢動手,他非得把人逮起來就地正法了不可。

錢帛雖動人心,但誠親王的過往事跡,大清沒幾個官員是不知道的,他在山西發放救災糧一事,也早已被山西巡撫彭鵬宣揚了出去。

大老虎沒捉著,在山西發放救災糧時,倒是逮著了幾只蒼蠅,其中品級最高的是一位正六品通判。

這不抓還好,抓起來一審就是一群,上到知府,下到知府轄下的幾個知縣,竟沒有一個清白的。

這人並非青口白牙的冤枉人,而是留有確鑿的證據,胤祉和彭巡撫也親自安排人做了調查,劉通判咬出來的這一群人這次沒有動手,罪證都是以前的,這些人不止一次動過救災糧,也不只是救災糧。

胤祉能抓一個通判,但不能把這一群人都抓了,否則這整個寧武府的朝廷機構都要停擺了。

往年的貪官先不動,今年敢在救災糧上動手的,有一個算一個,絕不姑息。

往年那些被揪出來的,胤祉寫折子給朝廷,而並不是直接上呈皇阿瑪,這折子按照流程會先交到內閣,等內閣的大學士們看過了,才會依據重要程度轉給皇阿瑪。

皇阿瑪不是讓他辦差嗎,他就這脾氣,見不得這些蠅營狗苟。

不能當下便把所有的貪官都懲處了,胤祉一肚子的氣,他不好過,這些人也別想好過。

根據查出來的貪汙數額,但凡是貪汙過救災糧的,胤祉挨個上門,當初吃進去多少,如今就再吐出來多少。

“有糧食拿糧食,沒糧食掏銀子,按照如今山西的糧價計算就成。”

不拿,那就逮起來好了,能做貪官的,骨頭能有多硬,他不能把人全抓了,還不能抓兩個殺雞儆猴嗎。

要出來的糧食充做救災糧,銀子並未換成糧食,而是作為資金,雇傭災民修建水利。

直到三月份,胤祉才辦完差事,風塵仆仆趕回京城時,迎接的不是賞賜,而是多封彈劾他的折子。

什麽專權跋扈、恣意妄為、有辱國體……

胤祉直接在大朝會上請辭:“兒臣能力不足、性格莽撞,不過是出了一趟京城,便犯下這麽多的罪行,兒臣有負皇恩,自請閉門思過,卸去在戶部的差事,日後也不來這大朝會上礙諸位大人的眼了。”

秦檜尚且都有三個好友,胤祉在朝堂上也並非孤家寡人,有人彈劾他,也有人為他說話。

五阿哥是最先站出來的:“皇阿瑪,三哥此次懲處的皆是貪官汙吏,且有確鑿的證據在手,也向朝廷上了折子,而且三哥既沒將這些人抄家,也沒讓這些人吃牢飯打板子,不過是讓這些人把吃進去的又吐出來,何罪之有!這些彈劾三哥的大臣們,該不會是自己心虛吧,兒臣奏請皇阿瑪好好查查這些人,是不是和山西的那些貪官汙吏有關系,又或者他們自己的手便不幹凈。”

上朝參政至今,這是五阿哥在朝堂上說過最長的一段話。

他一個沒什麽大追求的皇阿哥,不怕得罪朝堂上的哪位官員,必是要護著三哥的。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位站出來為胤祉說話的,不再是皇阿哥,也並非戶部官員,而是大學士馬齊。

“誠親王嫉惡如仇,處理的方式或許有些不當,但意在為朝廷清除蛀蟲,為山西百姓謀福祉,臣認為誠親王不當罰,當賞。”

第三位是勇勤公,第四位是戶部左侍郎,第五位是四阿哥,第六位是戶部右侍郎,第七位是戶部去年新上任的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