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補昨天

康熙年輕時也不是沒有為子嗣發過愁,但跟這幾個兒子還是不一樣的,兒子們要麽生女兒,要麽一點動靜都沒有,不像他那會兒,孩子立不住,難養活,可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生,雖然會因為孩子養不住心裏頭難受,但能瞧得見希望。

從老大到老四,這四個兒子,哪個讓他瞧見希望了。

老大雖沒給他生孫子,可生了四個孫女,也算是有功了。

太子未曾大婚,連婚期都未定,子嗣一事不好提。

前邊兩個不能催,老三和老四總能拎出來好好催催了,尤其是老三,鬧著只要一個福晉,他也同意了,就是不知道老三還記不記得他同意此事的前提,若二十五歲之前沒有後嗣,後院必須進人,除非有問題的那個是老三。

康熙雖然沒有明著催生,可這話裏話外的意思誰又能聽不明白呢,胤祉好歹也是從宮裏頭長大的,不至於連皇阿瑪的話外音都聽不懂。

可正是因為聽得懂,才不好答話,畢竟他可還未成年,福晉比他還小呢,更不可能成年了。

別看他被封了爵,也從宮裏搬了出去,還在朝堂上辦了好幾年的差事,可那都是皇阿瑪‘拔苗助長’,他今年可才十七歲。

不能因為他成婚早,皇阿瑪便這麽早就催生,他和福晉還是小孩呢,雖同榻而眠,可至今未曾圓房,何來的孩子。

皇阿瑪催他,不如去催二姐姐和二姐夫,這二人才是處在最佳生育年齡的人。

“兒臣謹記皇阿瑪教誨,明日便讓人去傳太醫。”

吳太醫擅長調理身體,但並不精於婦科,福晉每月都請平安脈,身體康健,也遠沒有到要考慮子嗣的時候,倒是二姐姐和二姐夫,是該讓太醫好好瞧瞧了。

康熙還是不滿意,又賞了兩尊觀音像給老三,小的那尊是白玉所做,上好的羊脂玉,大的那尊足有半人高,要四個人擡著走,乃是用純金打造而成。

胤祉收了皇阿瑪那麽多回賞賜,這回最實在、最大氣,尤其是那尊純金的觀音像,不怕碰不怕摔,瞧著便讓人心生歡喜,拿回去絕不會放在庫房裏吃灰,得找間空屋子擺放起來,逢年過節時也過去上幾炷香。

胤祉回來的晚,一開始並不知道皇阿瑪不止催了他一人,早回來的老四才是頭一個,皇阿瑪也是送了觀音像的,觀音像也是純金打造的,體積也沒比胤祉的那尊小了去,差不多一樣大。

先不說很快又要當阿瑪的皇阿瑪怎麽想著抱孫子了,就說皇阿瑪出手的闊氣程度,可見是私庫豐盈了。

兩尊純金打造的觀音像,被當做差事辦得好的獎勵賞賜給了誠親王和四阿哥,可這其中的催生之意,又有幾個人能看不出來呢,誰家求子嗣的時候不是去拜送子觀音。

胤祉全然不在意這些,還把自己心裏的想法和額娘聊了聊,福晉這邊,他們倆在子嗣問題上早就達成了一致,左右離福晉成年也就不過兩年了,人生漫長,等兩年又算得了什麽呢,十年二十年他們都等得起。

也不知皇阿瑪怎麽就想起這茬來了,老一輩的人想抱孫子可以理解,但皇阿瑪如今可不算老,還未滿四十歲呢,即將迎來又一個孩子。

不過,皇阿瑪既然想抱孫子了,太子的婚期大概也該定下來了吧。

胤祉還是按照從前的節奏走,並未因皇阿瑪催生而有所改變,倒是讓太醫給二姐姐和二姐夫請了脈,診斷結果也只是說緣分未到。

胤祉可以不在意皇阿瑪催生,四阿哥卻是沒這麽淡定,本來他也不急,上頭有三個哥哥呢,暫時還輪不到他著急,但皇阿瑪這麽一催,還賞了一尊觀音像下來,如今就供奉在正院的佛堂裏,福晉早晚一炷香的供奉著,他想不急都難。

太醫也瞧了,藥膳也喝上了,送子觀音也正拜著,從前他只初一和十五來正院,如今大半個月都宿在正院裏頭,剩下那小半個月則多數在前院歇著,只分出一兩天來去瞧瞧李氏。

生孩子大概真的要看緣分,並非人力可及。

正當年的茉雅奇和阿林保,成婚兩年多了也不曾有孕。

四阿哥什麽法子都用上了,可就是什麽動靜都沒有。

大阿哥如今是歇了心思,福晉生壞了身子,需要好好養著,幾年之內都不能再生養了,他固然想有一個皇長孫做兒子,但也不能拿福晉的命去拼。

太子倒是不曾著急,當然也沒有刻意讓女眷避孕,只是還如往常一般行事,但卻在心裏頭暗戳戳等待著皇阿瑪宣布他大婚的日期,拖了這麽久了,也是時候接太子妃進門了,皇阿瑪想抱孫子便是個契機。

一直等到康熙三十二年末,十一月二十八日,皇十五子呱呱墜地,這些皇子阿哥們的後院中也沒有傳來懷孕的消息,太子依舊是沒有等到大婚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