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三更

和皇子們比起來,萬歲爺的這幾道聖旨對後妃們的影響也是不低的。

大阿哥是快高興瘋了,可不代表惠妃能平靜的接受這件事,她和榮妃同年進宮,她還是四妃之首,結果榮妃如今成了貴妃,榮妃兒子的爵位也比他兒子高一頭。

就算是她知道老大已經沒有和太子相爭的心思了,還已經暗中投靠了老三,可就這麽被人踩下去,未免也太快太早了。

可照眼下的情況來看,老大選擇投靠老三,的確是選對了人,榮妃都已經母以子貴成了貴妃,可見萬歲爺心裏頭還是看重老三的。

惠妃是一半的憋屈,一半的歡欣,兩者中和,倒還可以坐得住。

坐不住的是德妃,四妃當時冊封的順序是:惠宜德榮,她還排在榮妃的前面,本以為後宮的格局不會再變,起碼萬歲爺在的時候不會變了,可哪曾想,年輕的時候拼萬歲爺的寵愛,拼肚子,如今到了拼兒子的時候。

若她的小六還在,哪裏還輪得到誠親王和榮貴妃。

德妃不指望老四,這雖是她生下的孩子,心卻是向著皇貴妃的,她指望的是十四,萬歲爺能看重誠親王,那便也能看重十四。

一時的風光不算什麽,萬歲爺若是能再活上二十年,幼子可比長子有優勢多了。

日後她早晚一炷香,求菩薩保佑萬歲爺長命百歲。

宜妃是四妃裏頭最高興的一個,萬歲爺總算是沒有只給老五一個貝子磕磣人,至於榮貴妃,她倒是樂見其成,誰讓老五已經偷偷追隨誠親王了呢,小九和十一也待誠親王親近,比起太子,她自然是更希望誠親王的謀劃能成。

鈕鈷祿貴妃,雖然貴為貴妃,但存在感一直不強,一方面是她沒怎麽受過寵,另一方面她也的確不是張揚的性子,像宮裏又多了位貴妃這事兒,便接受良好,榮妃升上來總好過是旁人。

皇貴妃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榮妃的性子恬靜淡泊,不是喜歡招惹是非的人,就喜歡關起門來清清靜靜的過日子,是妃位還是貴妃之位,都沒什麽影響。

就像她的庶妹,頂著佟佳氏的名頭,在嬪位上就已經享有妃位的待遇,升上來也不會有什麽改變。

倒是前朝,萬歲爺一口氣封了一位郡王和四位貝勒,又加封了誠親王的母妃,這對太子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兒,她了解阿瑪,若小妹遲遲生不出皇阿哥來,阿瑪一定會在旁人身上下注,尤其是在太子地位不那麽穩固的情況下,屆時她們在後宮也難以獨善其身。

高位妃嬪的變動,對後宮中妃位以下的人影響不大,倒是讓幾個生了阿哥的庶妃瞧見了希望,在萬歲爺這兒,‘母以子貴’是行得通的,不求如榮貴妃這般,能像良嬪一樣就心滿意足了。

榮妃人在宮中坐,喜從天上來。

萬歲爺此次為有軍功的幾位阿哥封爵,但她的兒子已經封無可封了,所以這份功勞便落在了她的身上。

老三遠征漠北的軍功換了她的一個貴妃之位,也不知這買賣合不合算。

遠在山西的胤祉,還在致力於‘搞事情’,額娘晉位為貴妃和兄弟們被封爵的消息傳來時,他剛在太原府街頭作為監斬官處決了十數人,其中官位最高的是太原府的知府趙風昭,此人巧立稅規,在太原府任職的四年裏私吞了十七萬四千余兩。

民間有俗語,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這位趙知府倒比民間俗語裏的知府更厲害,十七萬四千兩,足夠送趙知府去見真正的閻王爺了。

兄弟們被封爵,胤祉並不奇怪,皇阿瑪早該封了,尤其是大哥,這些年瞧著是受寵,可皇阿瑪最該安排給大哥的卻沒給,入朝辦差那麽多年,一分錢的俸祿領不到,葛朗台也摳門不到這種程度,更何況皇阿瑪不是葛朗台,待臣下多寬容,若能早點狠下心來,山西的官場糜爛不到這種程度,也不至於逼得多地發生民變。

只是額娘被封為貴妃這事兒,著實有點玄乎,他在山西打老虎、拍蒼蠅,下手一點都不留情,還明著告了太子的狀,其實就已經做好了被群臣彈劾的準備,甚至想過皇阿瑪扛不住了會處罰於他,罰俸祿還是閉門思過,亦或者是打板子降爵位,他都做好心理準備了。

反正他是豁出去了,不把這群老虎、蒼蠅處理幹凈,他心裏頭的這股火就消不下去,不抄這些人的家,他上哪搞錢去安置山西百姓,把拿了苦主的東西還回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只是懲罰沒等來,先等到了額娘晉位的消息,也不知皇阿瑪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難不成真的要下定決心整飭吏治了,那倒是好事一樁。

山西官場亂的不成樣子,豪強大族不守規矩,小民被欺壓,要整治的地方非常多,但其他省份也未必就比山西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