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二更

胤祉同馬武是打過交道的,七年前,他被劉禦史彈劾奢靡無度,有中飽私囊的嫌疑,皇阿瑪命中宗人府和刑部調查,當時刑部負責此事的便是左侍郎富察·馬武。

時光荏苒,當年的刑部左侍郎已經成為了今日的吏部尚書,胤祉也同劉禦史背後的皇長子黨走到了一起。

胤祉對這個幫手是極為滿意的,至於另一位尚書,工部的薩穆哈老大人,胤祉只能有勞太醫多看著點了,畢竟這位大人已經七十一歲了。

到這個年歲還不致仕,可不是老爺子自己不想回去安享晚年,是皇阿瑪不讓。

人家上了致仕的折子,以年老有疾為理由要退休,結果皇阿瑪不允也就算了,好話也不說一句,反而斥責薩穆哈老大人偽詐。

此事是去年年底發生的,那會兒胤祉還在山西,並不了解這裏面的內情,更何況工部也不是他的管轄範圍,自然搞不明白皇阿瑪為何這般態度。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更希望把工部正值壯年的另一位尚書帶去,不過,有總比沒有強,更何況這位老大人在工部深耕細做得有十多年了,胤祉剛被允許禦前聽政那會兒,這位就已經是工部尚書了。

除了年齡太大,需要太醫隨時看護,沒旁的毛病。

除了兩位尚書外,皇阿瑪還給他安排了四十五名進士,頭幾天剛參加完殿試,還沒來得及被授職的新科進士們,既包括了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也包括了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總歸是將榜上有名之人一網打盡了。

去年京城才剛剛舉行了春闈,三年一屆,按理,等到康熙三十九年的時候才會舉行下一次春闈,如今方才不過康熙三十七年,也無甚可慶祝之事,之所以在今年開恩科,純粹是因為人手不夠。

山西官場去年換了八成的人,導致人手吃緊,不得不開恩科再取一屆的進士,還沒來得及安排,便趕上誠親王又要人,康熙便直接把這些半只腳剛剛踏進官場上的新人都塞過去了。

新人好啊,調派出去不會影響朝廷各個衙門正常的運行,而且還沒有前科,不怕查,也絕不會敢在老三眼皮子底下耍心眼。

胤祉倒也樂意用新人,不過新人上崗前,最好還是培訓一番,把規矩講清楚,不是他瞧不上新科進士們,而是這些新科進士從未正式領過差事。

老員工只有兩個,實習生卻有四十多個,根本帶不過來,只能在上崗前先來個培訓班。

這事兒胤祉熟,以前在戶部就是這麽搞的,為此他還特意把已經致仕的戶部尚書麻爾圖大人返聘了回去,不過如今麻爾圖大人已經徹底退了。

胤祉打算重新請麻爾圖先生出山,給新科進士們上幾天的課,爭取工程開始的時候可以盡快上手。

除了麻爾圖的人,胤祉還打算去把靳輔先生也請出來,大清目前的治水第一人,人雖然已經致仕了,可寶貴的經驗還在。

不止是新科進士,若是能請得動靳輔老先生,胤祉自己也打算跟著上課,既然要主持河工,總不能一點都不懂吧。

四百萬兩銀子,十幾萬民夫,這麽大的工程,偏偏他的水利知識貧瘠的很,想不心虛都難,如今只能在人手和銀子到位之前,抓緊時間補課。

憑借當年千裏送太醫的交情,胤祉厚著臉皮向靳輔老先生遞了帖子。

這位老先生不住城內的宅院,而是住在京郊的莊子上,雖然因病致仕了,但也沒閑著,胤祉拎著禮物到的時候,老先生還在整理書稿——治河方略,瞧著精神頭很是不錯的樣子。

胤祉心中大定,走上前去寒暄了沒幾句,便直接點明來意:“老先生,我來是想請您給我和今年的新科進士們上幾日的課,渾河改道工程浩大,我們都沒什麽經驗,雖然施工有工部的人指導,但您主持河工這麽久應該知道,如果我們這些管事兒的太外行了,也會影響施工效率。”

靳輔眯了眯眼睛,人老了,眼睛花不說,也不經用了,這才看了多久的書稿,便已經覺得雙眼很不適了,好在書稿已經修改過四遍了,差不多可以定稿了。

“我在這莊子上都聽說了您在山西的壯舉,三十一把萬民傘,了不起!”靳輔站起身來,“承蒙您還記得我,覺得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幫得上忙,我自當萬死不辭,為您效命。”

那……倒是也不必,胤祉還記得幾年前這位老先生是怎麽病倒的,純粹就是被累病的,大半輩子都在修建河工,明明已經病了,還要親自沿黃河運送賑災糧食到山西。

若不是太醫到的及時,這位大半輩子都堅持在治水一線的老先生怕是就要交代在河南了。

“您還是要多保重身體,您若是同意,我明日就帶太醫來一趟,看看您現在的身體狀況適不適合授課,如果您身體狀況足以應付,您自己又願意,這是我起草的契約書,您好好看看,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還可以再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