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更

根據兩位老先生的意見,上課的地點就在誠親王府內,麻爾圖府上離這兒不遠,來回甚是方便,靳輔大人則是搬到王府內小住一段時間。

而在上課期間,新科進士們需要日日到誠親王府前院來上課了。

胤祉也是這幾日才拿到新科進士名單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上面有三個名字是極為眼熟的。

二甲進士張廷玉,父親乃是禮部尚書張英,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個名字,如胤祉這樣的歷史渣,都知道張廷玉是清朝歷史上的名臣,如果不是碰巧撞名的話,這便是個未來大佬了。

張廷玉是胤祉都知道的名臣,年羹堯的名字就更是耳熟了,在他上輩子看過的某傳裏,年羹堯好像是老四的大舅子,還是個武將權臣。

而現在,年羹堯是此次的三甲同進士,三甲同進士裏還有個熟人——富爾敦,明珠的孫子,已經故去的納蘭容若的兒子。

未來的名臣,老四的大舅子,明珠的孫子。

這一屆的新科進士可真是人才濟濟。

胤祉從前沒怎麽關注過往屆的進士,但這一屆新科進士的‘含金量’,在他看來絕對是超標的。

超標好啊,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幹之人,尤其是年輕人。

胤祉讓人將進行崗前培訓的通知書送去,列明上課的時間、地點、先生,誠親王府還負責管一頓中飯。

言簡意賅,清楚明了。

張廷玉看著手頭的通知書,揚了揚唇角,就是太清楚明了了,不像寫給進士的,倒像是寫給尋常百姓的。

張英卻是重重的嘆了口氣:“早知道萬歲爺會把這一屆的新科進士安排給誠親王,就不該讓你參加了,再等上兩年也使得。”

張英想著誠親王過往的‘戰績’,不得不囑咐兒子:“誠親王是個眼睛裏不揉沙子的,你這幾日將朝廷的律令全部都看一遍,絕不能觸犯,也不可違背誠親王,等渾河改道的事情了了,日後就不必跟誠親王打交道了。為父還要提醒你,千萬不能站隊誠親王。”

“為何不能,阿瑪是覺得太子一定能贏?”張廷玉好奇問道,像他這樣剛入官場的小官,太子和誠親王都不會放在眼裏,就算是招攬他,也不過是為了他做禮部尚書的阿瑪。

他只是好奇,能得三十一把萬民傘的誠親王,一點贏的幾率都沒有嗎。

“為父也不知,這還得看萬歲爺的心意,只是從眼下看,誠親王遠不敵太子,太子身邊聚攏了一大堆的臣子不說,在朝臣和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地位也遠不是誠親王能比的。”

張英不看好誠親王,主要還是因為誠親王的脾氣,不知變通,不留余地,不是為君的料子,當然也絕非為臣的料子。

萬歲爺在時還好,如果萬歲爺不在了,無論是哪個皇阿哥上位,誠親王的日子都會不好過。

他不想兒子和誠親王走近,可偏偏萬歲爺直接把所有的新科進士都塞給了誠親王,他連操作的余地都沒有。

張廷玉並不完全信任阿瑪的話,只是他初入官場,對太子和誠親王的了解都浮於表面,自然無法作出判斷。

不過,他倒是挺佩服誠親王的,一口氣換掉了山西八成的官員,不然也不會有今年的恩科。

張廷玉今年已經二十七歲了,原本去年他就該下場的,可去年會試,他阿瑪被任命為主考官,為了避嫌,他只能等下一屆,原以為要等三年,沒成想才等了一年。

與張廷玉不同,年羹堯的父兄皆不在京城,阿瑪遠在湖廣做巡撫,長兄更遠,在雲南做同知,這會兒能收到他高中的消息就不錯了。

隨他來京城的只有新婚一年的妻子,他比張廷玉還摸不清楚京城的局勢,誠親王名氣極大,他隨父親在湖廣時就聽說過,關於誠親王的傳說有很多,只是好壞皆有,傳來傳去也分不出真假了。

好在,他妻子的祖父不是一般人,是大名鼎鼎的明相,縱使不在內閣了,那也是戶部尚書。

比起跟他一樣初入官場的同年,年羹堯自然更願意去找妻子的祖父打聽消息,更別說大舅子富爾敦跟他一樣都是三甲進士,此次都被安排給了誠親王。

年羹堯來時,納蘭明珠早就已經教育好大孫子了,日後去了誠親王麾下,要指哪兒打哪兒,一切聽誠親王安排,誠親王的話比他這個祖父的話還重要。

輪到外孫女婿,納蘭明珠就不得不含蓄些了:“你可知道誠親王為何以‘誠’為封號?”

“為何?”

“這就得從康熙二十九年說起了,當時萬歲爺在熱河病重……”

納蘭明珠著重描述了一番太子和三阿哥在萬歲爺病重時的不同反應,這是極為隱秘的事兒,知道的人並不多。

“萬歲爺看重了誠親王的赤子之心,不然又怎麽會單獨冊封王爵,還是鐵帽子親王,那兩個方子當真能值一個親王爵?老夫可不覺得萬歲爺把爵位看得這樣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