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二更

胤祉自覺南巡之事與他無關,可這件事情卻攪動了前朝後宮許多人的心,不只是因為南巡的伴駕名單,還因為大選在即。

去年萬歲爺在草原上與蒙古諸部的王爺們會盟時,將十阿哥的婚事定了下來,指婚□□錦噶喇普郡王之女為十阿哥的福晉。

老十的婚事都已經定下來了,可前頭這幾個哥哥,從老七到老九,有一個算一個都還單著呢。

尤其是七貝勒,沒有正經的嫡福晉也就罷了,連側福晉和格格也沒有,可憐的很,他的七貝勒府都已經建成了,可是府裏沒有女主子,只能讓奶嬤嬤管事。

按理來說,此屆選秀,皇阿瑪也該給他指婚了,可這猛不丁的又要南巡,時間剛好撞上,保不齊皇阿瑪就把這茬忘了。

畢竟連太子的婚事都能耽擱五六年,更何況他這麽一個小小的貝勒。

從知道南巡的消息起,七貝勒就開始犯愁,奈何這事兒他不敢去乾清宮問,額娘失寵多年,平日裏根本見不到皇阿瑪,更別說問及此事了。

和七貝勒不同,五貝勒高興著呢,去年伴駕去草原,他這邊就是一家三口一塊去的,若此次南巡皇阿瑪也能將他捎帶上,既可以暫時扔下內務府的差事,又可以帶著側福晉和兒子巡遊江南,多美的事兒。

若皇阿瑪不帶他,那也無妨,皇阿瑪離京,就意味著每三日一次的大朝會沒了,不必半夜爬起來上朝了。

太子怎麽折騰是太子的事兒,反正內務府的規章制度已成體系,太子就算是把手伸進來,也難成氣候,而且內務府不缺莊子,多的是地方安排犯事兒的人,販賣雞蛋都已經成為內務府的一項產業了,不在乎再擴大些規模。

直郡王雖然和老五一樣無欲則剛,但面對雅爾江阿在馬球場上的強勢崛起,他如今還真沒什麽心情陪皇阿瑪南巡,更想留在京城加訓加賽,鞏固他大清第一球星的地位。

太子倒是想去江南,江南文風昌盛,士子眾多,而江南士子大都是心向正統的。

去年彈劾誠親王,江南士子便聯名出了一把力氣。

太子不光想親自去見一見江南士子們,更想去見掌控江南錢袋子的曹寅。

曹寅可謂是身兼數職,既為朝廷監管鹽務,為朝廷管著錢袋子,還在私底下為皇阿瑪攬財,與索額圖也有聯系,若非曹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索額圖又怎麽能操控鹽引的分配。

不管是曹寅的膽子,還是皇阿瑪對於曹寅的信任,太子都想見一見這個人。

奈何皇阿瑪出巡,京城總是要有人留守的,除了他,誰又能當得起監國的重任呢。

所以南巡是不用想了,比起南巡的伴駕名單,他更好奇皇阿瑪這次是否還會指派人輔佐他監國,老三如今可不在京城。

而且上次皇阿瑪安排老三和老八輔佐監國,一點作用都沒起到,老三躲得幹脆,老八滑不溜手,沒有一個硬挺著冒頭的。

南巡伴駕的名單一直到正月末才公布,直郡王、五貝勒、七貝勒、八貝勒、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隨行。

後宮妃嬪,榮貴妃、德妃、常貴人、庶妃王氏伴駕。

太子監國,四貝勒輔佐。

得,這份名單一出來,太子冷笑連連,榮貴妃這把年紀了,從前也不見皇阿瑪如何恩寵,這兩年卻是走哪帶到哪,不就是為了彰顯對老三的恩寵嗎。

擡一個老三還不夠,皇阿瑪如今這又盯上老四了?

讓老四輔佐監國,還把德妃和十四帶上。

他倒要看看,老四從他這兒離開後,能不能立得起來。

禦駕二月初三啟程,禦駕前腳剛走,後腳四貝勒就帶著福晉和一雙兒女(李氏所出的大格格和嫡長子)去了莊子上,美名其曰‘春天到了,該耕種了’。

這位不光親自耕種,還請了畫師將他在田間地頭耕作勞動的樣子畫下來,一幅千裏迢迢送去給皇阿瑪欣賞,一幅贈與太子,一幅自個兒留著。

閑雲野鶴,不慕名利,不爭不搶。

好一個富貴閑人。

遠在高家堰巡視堤岸的康熙收到畫卷時,內心毫無波瀾。

他的皇阿哥們,和歷史上每一屆的皇子不同,野心勃勃的難尋,不爭不搶的太多。

也不知是他教養兒子出了問題,還是巧合至此,想找一個願意且能夠掣肘太子的兒子,居然這麽難。

如今能扶上來的竟只有一個老三,老三對上太子,也拿不出該有的脾性來。

收到老四的畫之後,康熙在巡視黃河時,誇起了正在主持渾河改道的老三。

“渾河改道工程今已完成了大半,誠親王大半年來與十幾萬民夫同吃同住,始終堅守,連過年都未曾回京。工部尚書薩穆哈、原河道總督靳輔皆言,此河工若成,有益於漕運和商民,三四十年內不改道矣。”

康熙看著黃河,對主持渾河改道的三兒子大誇特誇,黃河經常泛濫為患,渾河何嘗不是如此,如今治理渾河已初見成效,倒是黃河水災仍在,今年揚、淮水災再次泛濫,幾十萬百姓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