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次日,大朝會剛剛開始,在朝會上消失五個月之久的萬歲爺終於出現在大殿之上。

闊別五個月之久,再次見到聖上,大殿上的群臣不止是驚訝,還有那麽一絲絲的不適應,心提起來了,頭磕下去了,這感覺熟悉又陌生。

即便是一直期盼著皇阿瑪臨朝的八貝勒,膝蓋彎下去的時候也有略微的不適,說到底,這世上沒有人天生便喜歡卑躬屈膝。

胤祉退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倒是對皇阿瑪的到來接受良好,皇阿瑪的身體在慢慢恢復,主持大朝會是早晚的事兒。

今日過來也正好,皇阿瑪若是一定要嚴懲十三弟,那他今日便當著群臣的面,好好與皇阿瑪辨一辨,大清的律令,皇室的宗法,總是有規矩可講的。

胤祉做好了在大朝會上跟皇阿瑪辯駁甚至爭吵的準備,可皇阿瑪非但沒有提及十三,反而讓他在一旁繼續主持朝會。

“朕身體不適,今日只是過來聽一聽,誠親王上前來,依舊行使監國之權,也讓朕瞧一瞧你的能耐。”

不同於昨日提及廢太子和十三時的暴怒,今日的康熙臉上是一派的平靜,連坐姿都頗為放松,半倚半靠在龍椅上,左手托腮,不像是來上朝的,倒像是來聽曲看戲的。

這般怡然自得的模樣,倒是讓底下人放松了不少,盡管眾人都知道萬歲爺的性子,絕不是個能將大權拱手讓人的君主,萬歲爺和誠親王之間的沖突是必然的,不過瞧這樣子,萬歲爺應當是沒打算在今日就跟誠親王‘開戰’。

躲一時,算一時。

有皇阿瑪在上面旁聽,胤祉雖說已經有了幾個月主持大朝會的經驗,可仍舊有些緊張,因此,先問的不是負責建設蒙學的禮部尚書張英,也不是忙著修路建房子的工部尚書陳延敬,更不是坐鎮各部的眾兄弟,而是把佟國維放在了第一個。

皇阿瑪禮遇看重母族,佟國維還是皇阿瑪的便宜舅舅兼嶽父,皇阿瑪就算不給他面子,也會給佟國維幾分面子。

“佟大人,京中三十五歲以下十五歲以上閑散旗人的名單可統計出來了?有關閑散旗人再教育一事,佟大人可有什麽見解?”

佟國維出列,臉上的眉毛擰在了一起,後槽牙都開始疼了。

旗人,尤其是閑散旗人,那可真真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在京的八旗子弟有十數萬,除去當兵的、有差事的,在三十五歲到十五歲之間的閑散旗人足足有八千多人。

這些無所事事之人,都由朝廷養著,朝廷每個月都會給八旗子弟發銀子,有軍籍的八旗子弟每個月可以領到四兩銀子,即便是沒有軍籍的,每個月都能領到一兩銀子。

除去銀子,太宗皇帝也好,先帝也罷,哪怕是萬歲爺,都曾拿出不少土地分給在京的八旗子弟。

旗人沒有種地的能耐,可個個都是地主,而且不服徭役,不繳錢糧,生了孩子有朝廷養著。

甚至連律法都對旗人甚是偏頗,犯了死罪的旗人,只要他的直系親屬、兄弟在戰鬥中犧牲,便可以免死。

種種優待之下,滋生出一大批無所事事的蛀蟲、懶漢、賭徒、暴徒……幾乎可以說是京城的毒瘤。

給這麽一群蛀蟲進行再教育,饒是佟國維,都有些犯怵,更別說誠親王在交待差事之前還特意‘指點’了他一番。

誠親王讓他統計的這份名單,不止是要這些人的名字,還要這些人的家庭住址和名下田產數量。

根據誠親王的‘指點’,這些旗人在再教育期間,朝廷不再給他們發放月銀,只有表現合格者才能繼續領銀子,月銀成為獎賞,不配合教育之人,則是要被罰田產,罰掉的田產由朝廷收回。

真若是按照誠親王的意思來辦,那些個混不吝之人還不知要怎麽鬧呢,首當其沖的可不是誠親王,而是他這個主辦之人。

佟國維咬著牙將手中的名單交上去,忍不住開口道:“如今朝中事務繁雜,各部人手緊缺,實在是沒有余力對八千旗人進行再教育,臣以為不妨等一等,待到朝廷不再這般繁忙,再進行此事。”

佟國維這話不是對誠親王說的,而是對萬歲爺,誠親王要在八旗子弟身上放血,那也要看萬歲爺同不同意。

萬歲爺對八旗子弟向來優渥,早些年不光拿出了一部分田產分給在京的八旗子弟,還給在軍旗的八旗子弟翻了一倍的月銀。

須知,八旗才是大清的根基,誠親王要動八旗,即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旗人,那也是在動搖大清的根基。

胤祉早就看八旗的待遇不順眼了,這些蛀蟲不光腐蝕國庫,更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比如這些閑散之人,雖然個個不事生產,可是搞起強買強賣、欺淩弱小、土地兼並之事來,那都是好手。

不能一刀斬之,那便只能鈍刀子割肉了,佟國維作為皇阿瑪的便宜舅舅兼嶽父,普通的旗人哪裏敢惹,此事交給佟國維甚是合適,這一刀輕了,他能往上加碼,這一刀重了,八旗真鬧騰起來,也保得住佟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