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八月底,廢太子的宅院終於落成,八貝勒方才能從蓋房子的差事裏掙脫出來,彼時朝堂上的局面和幾個月前又有不同。

皇阿瑪雖然還沒有收回三哥的監國之權,也仍舊由三哥主持大朝會,可從三個月前開始,皇阿瑪次次不落,每一場的大朝會,都高位高坐在上首,大多數時候只是旁聽,碰上群臣爭執不下時,也會出面拿主意。

而且據他所知,在皇阿瑪能上朝之前,誠親王就已經把批閱奏折的權利全都交還給了皇阿瑪。

而這幾個月,民間士子對皇阿瑪的稱贊之聲不絕於耳,連京城百姓都是一片歌功頌德。

無論是建校,還是修路,無論是招工,還是這一次的官員俸祿提升,皆是以皇阿瑪的名義進行的。

素來以剛直著稱的誠親王,拍起馬屁來倒是比尋常人的花樣還要多,一邊給皇阿瑪塑金身,一邊帶頭吹捧,處處以皇阿瑪為尊,皇阿瑪功德蓋世,當得起三跪九叩之禮,誠親王言說自己功德不及皇阿瑪萬分之一,以此為由不許任何人再向他行跪拜之禮。

有著監國之權的誠親王都如此了,前朝之中,除了皇阿瑪,誰還敢享有這跪拜之禮。

皇阿瑪推崇節儉,誠親王便讓戲班子排戲、讓說書先生宣揚皇阿瑪的節儉之舉——一頓飯只有四菜一湯、十年前的一件長袍現在仍穿著……

皇阿瑪為萬民作表率,誠親王帶頭效仿,宮裏頭放到了年紀的宮女出宮,誠親王府緊跟著放了十幾名丫鬟出來……

總之,誠親王現在幾乎將皇阿瑪捧上了神台,政績是皇阿瑪的,在民間宣揚皇阿瑪的勤勉節儉之名,連皇阿瑪擅長西學之事都在民間傳的沸沸揚揚,因此特權是皇阿瑪的,剩下的人,哪怕是皇室子弟都不配擁有。

先是跪拜之禮,之後是飯菜的規格,如今輪到使喚的奴才了。

所以誠親王的死忠們現在都在給府上的人改契書,死契改為活契,最長期限不超過十年。理由也很簡單,皇阿瑪上個月一次性放出了上百名年滿二十歲的宮女,本來這些人要等到二十五歲才能出宮的,可皇阿瑪對子民仁慈,不忍這些宮女們錯過花期。

皇阿瑪對百姓抱有仁慈之心,誠親王自然要帶頭效仿,連帶著那些死忠們也跟著表忠心,丫鬟小廝也都是萬歲爺的子民,不能把萬歲爺的子民當做自個兒的物件使喚,因此死契就不能用了,得改成活契。

八貝勒固然也明白誠親王這麽做並不完全是為了奉承皇阿瑪,推崇節儉也好,放一批丫鬟自由也罷,對朝廷都有用處,京城包括京城周邊的府縣都缺人。

修路建校要人,各大作坊要人,處處都缺人手,尤其是識字的、有管事經驗的,現在連女管事都冒出來了。

明白是一回事,可看著誠親王將皇阿瑪奉若神明,讓皇阿瑪處處不同,又是另一回事。

人分三六九等,男人和女人,滿人和漢人,主子和奴才,良籍和賤籍,士農工商……可現在誠親王在把人分為兩類,皇阿瑪和其余所有人,並不斷拉大兩者之間的距離,既在討好皇阿瑪,又在弱化其它階層之間的差距。

這言行實在是過於……諂媚,可偏偏皇阿瑪吃這套。

這都已經幾個月了,誠親王大權在握,對著各部發號施令,甚至插手地方,接連處理了十幾個地方官,可皇阿瑪不反對不阻攔,時不時的出宮一趟,不是在蒙學的開學典禮上發言,就是為公路竣工剪彩,還親自跑到軍營去,給進行再教育的閑散旗人們鼓勁兒,忙得不亦樂乎,瞧著並沒有又要對付誠親王的意思。

廢太子當年若有這般迷惑皇阿瑪的手段,就不會有德州之變和太和殿之變了。

八貝勒已然有些心灰意冷了,皇阿瑪如今被誠親王迷惑,並沒有要動手的意思,長此以往,不,以皇阿瑪如今的年歲,用不了幾年,怕是這江山就要被誠親王哄去了。

誠如八貝勒所擔心的那般,他回宮向皇阿瑪復命,皇阿瑪卻並未給他安排差事,也未曾對他有任何交代,顯然,皇阿瑪已經不準備用他來平衡誠親王了。

看不到出路的八貝勒,隔了幾日,才被誠親王安排到新成立的工部航海司,主持籌備朝廷定下的五年航海大計。

給廢太子修完宅院的八貝勒未能在朝堂上掀起什麽波浪,有人失望,有人高興,自從萬歲爺的身體好轉,朝堂上便有不少人都認為萬歲爺和誠親王之間必有一番紛爭,誰能站到上風還真不一定,畢竟太和殿這邊,死傷的大都是萬歲爺的近臣。

可等來等去,也未曾等到萬歲爺向誠親王發難,更沒等到誠親王出手架空萬歲爺,這對皇家父子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相和,誠親王雖然沒有被立為太子,但眾人眼瞅著,誠親王將來的皇位已經穩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