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在老三在京城搞事的消息傳來之前,康熙對北巡的生活還是頗為滿意的,尤其是到了草原之後,沒有了旅途的勞頓,需要他來批閱的折子也比在京城時少多了,一些簡單的折子,內閣和老三就能處理,無需快馬送到他這裏來,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養孫兒。

這四個孩子都是府裏的長子、嫡長子,弘晴還極有可能是未來大清的皇帝,如果說老三現在是隱形皇太子,那弘晴就是皇太孫了。

為了大清的長遠,他也不能再繼續由著老三管教弘晴。

一只羊是放,四只羊也是放。

康熙要教養弘晴,也沒落下另外三個孫子,騎馬打獵他如今是不成了,可教幾個孩子讀書做事的精力還是有的。

眾多的兒子當中,只有廢太子是被康熙手把手教過的,廢太子出生喪母,在搬到毓慶宮之前,是放在他的乾清宮裏長大的。

輪到教養孫子,康熙自然也會運用從養兒子那裏得來的經驗,所以一到行宮,直郡王和五貝勒就不得不把自己兒子打包送到老爺子跟前了,十阿哥和十四阿哥也送了兩個侄子過去。

宿在皇帝的寢宮裏,幾個皇孫的待遇自是不必說,只是四個小家夥個個苦不堪言,皇祖父實在是……起的太早了!

卯時(早上五點)便要被叫起,還要被皇祖父盯著晨讀,明明十遍二十遍就能背下來的內容,非要讀個一百二十遍。

起得早,功課多,可午膳連個正經菜都沒有,也沒有主食,只有點心和果子露,好吃是好吃,可這也不像是一頓正經飯,吃過就好像沒吃一樣。

晚膳很是豐富,可晚膳之後,不是去散步消食,也不是聊天做遊戲,還是讀書。

弘暉身體不好,晚間讀書沒算他,可以仍舊感到吃力。

四個小家夥哪能受得了這個,弘晴反對過,弘昱鬧過,可一點用都沒有,皇祖父非但不好說話,還會打人屁股。

小家夥們已經有羞恥心了,比起屁股上的疼痛,反倒是被打屁股的羞恥,更讓他們覺得難受,阿瑪伯伯叔叔,全都表示愛莫能助,他們沒法不聽話。

康熙不光帶著四個孫子念書,接見臣子、與蒙古諸部的王爺們見面時,也會帶著幾個小家夥。

榮貴妃和宜妃要看孫子,只能來萬歲爺這兒。

宮裏的娘娘能求見萬歲爺,大福晉就不成了,來到草原後,她連自己兒子都見不到了,還沒處說理去。

看顧不到兒子,大福晉才會答應去四妹妹那裏幫忙,所謂幫忙,其實只是陪四妹妹會客,她在,就代表了她們家爺的態度,代表了誠親王的態度。

連自己福晉都過去幫忙了,直郡王自然也不會閑著,他和五弟、十弟這次來草原,就是為了幫四妹妹擴大在蒙古的人脈,鞏固四妹妹的地位,幫四妹妹震懾那些大部落的王爺們。

皇阿瑪治理草原用的是分化,通過行使不同的政治制度,籠絡、培養某些部落,使草原各部沒有辦法形成合力,而是在矛盾中不斷的產生糾紛,大清在其中充當的就是解決糾紛的‘大家長’。

四妹妹在草原要做的則是控制經濟,緊緊抓住草原的經濟命脈,與從前嫁到蒙古的各位公主們守望相助,共同將蒙古各個部落的利益和大清綁在一起。

目前只有一小半的部落再通過四妹妹和大清做生意,而這一小半的部落裏有一大半都是撫蒙公主所在的部落,畢竟有好處也得先給自己人,老三說什麽沒有達到產業化,所以暫時還不能大規模收集原料,只能先選擇一部分部落進行交易。

羊奶、羊毛、羊肉、羊皮,由大清過來的商隊通過四妹妹進行收購,一只羊的價值比原來草原人將羊肉賣給歸化城的漢人翻了四五倍。

除了羊,商隊更鼓勵草原人養牛,牛奶的收購價格比羊奶高出了兩倍,牛皮這兩年更是接連漲價,牛肉自然也便宜不了,耕牛不允許私自宰殺,牛肉在大清可是稀罕物。

商隊捧著錢來,又從大清各地帶來了許多草原沒有的商品,歸化城都比從前熱鬧了。

這麽大的利潤在前,余下的那些部落自然眼紅,這部分生意早晚是要做的,但怎麽做,具體的收購份額怎麽劃分,還需要掌握在大清手中,而不是讓這些蒙古王爺們自己商量說了算。

直郡王、五貝勒和十阿哥,要做的就是給四妹妹撐場子,讓蒙古王爺們知道四妹妹雖然嫁到了蒙古,但代表了大清,日後生意如何做,自然也是由四妹妹主導。

事實上,此次會盟,給四公主撐場子的不止是三個兄弟和大嫂,榮貴妃和宜妃娘娘在接見蒙古女眷時也常讓她坐在身旁,以示親近。

會盟進行到一半,蒙古諸部便都已知曉,住在歸化城的四公主乃是誠親王的人,商隊亦是誠親王的商隊,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的王爺們不得不重新考慮行事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