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乞巧節

——永康元年七月——

立秋時節,臨豐收之際,瓜果開始成熟上市,還有魚類海鮮由運河供往南北兩地,又逢七月初七乞巧節,百姓們踏出家門開始采買食物與祭祀之物。

每逢此時,是商戶農戶最為忙碌與開心之時,賣貨郎擔著蓮燈、巧果、茄餅等應節的耍貨及吃食走街串巷至鄉間,一路吆喝。

“賣蓮燈、巧果。”

每年乞巧,宮中都會大擺宴席,京城的秦淮河畔總是擠滿了放蓮燈的少男少女。

曾經的燕王府,熱鬧自然也不減市井,只不過如今只居住著寥寥幾人,老燕王已入主紫禁城,燕王妃離世,便只剩趙希言一人守在清冷的王府中。

與變得冷清的燕王府不同的是,如今的順天府北京,在新燕王的治理下,比從前更加繁華熱鬧。

街道上掛滿了華燈,新鮮的瓜果香味與油炸巧果的香味串在一起。

年輕女子帶著繡好的香囊,這一天得以出門尋找如意郎君。

也有夫婦帶著孩子觀賞花燈,母親牽著孩子,孩子提著一只蓮花燈,瞪著大大的眼睛,對這繁華大道充滿了好奇。

“以往每年乞巧節,爹爹都會放下手中所有事物帶母親出門看花燈,祭拜牛郎織女。”趙希言拉著晉陽公主從燕王府出來,一直至河邊。

“這樣說來,妾倒是沾了先皇後殿下的福,讓殿下記得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同。”晉陽公主道。

二人身著便服,如一對年輕夫婦,趙希言連忙解釋道:“倒不是因為父母親,與公主相識這麽久,還沒有過過一個安寧的乞巧節吧,太多的陰謀與算計,讓我都忘了還有這麽一個節日,爹爹這樣做只為母親,難道我就不可以只為公主?”

晉陽公主愣了愣,忽然從河畔吹來一陣風,將趙希言襆頭下未藏好的秀發吹散了幾絲,“日日與殿下束發,手倒是生疏了一般,連戴個襆頭,都如此笨拙。”遂擡手輕輕撥動著趙希言耳畔露出碎發。

趙希言拉過晉陽公主的手,“公主與我去放河燈吧,今日的星河匯聚,說不定許的願望會成真。”

“小孩子玩意兒,殿下也喜歡麽?”晉陽雖話如此說,但身體還是跟著趙希言去了。

二人渡橋來到河岸,趙希言拿著銅板買了兩盞蓮花樣式的河燈。

“娘親,河神會把鶯兒的願望帶去哪兒,鶯兒的願望能實現嗎?爹爹是不是就會回來了。”

她們身邊,還有一對母女,婦人不到三十的年紀,衣著破爛,滿臉的憂思還要強忍著安撫女兒,“鶯兒乖,爹爹很快就回來了,還會帶回來鶯兒最喜歡的蜜餞。”

“娘親上次也是這樣說的,娘親騙人。”說罷,女童便哭了起來,“鶯兒要爹爹。”

二人瞧見這一幕,尤為心憐,趙希言遂走上前,“小姑娘。”

婦人見趙希言的富人裝扮,便起了警惕之心,“這位郎君……”

哪知趙希言撐著膝蓋彎腰,朝小姑娘變了個戲法,從手裏變出了一堆果脯蜜餞與一個精致的人偶。

小女孩見之,便停止了哭泣,但婦人有警惕之心,便拉扯著自己的女兒向後躲閃。

“大娘子請放心,我沒有別的心思,只是看著孩子落淚於心不忍……”

於是當著婦人的面親自嘗試了一顆,隨後彎腰給了孩子,“你看,這是河神變出來的禮物。”

拿到甜食與人偶的小女孩開心的笑了,趙希言又從琵琶袖內掏出一個錢袋,塞到了婦人手上,“想來你是有難言之隱的,在下也不好多過問及私事,只能略盡綿薄之力,就當是給孩子的吧。”

婦人聽之,連忙抱著孩子給趙希言跪了下來,感恩戴德道:“多謝郎君,多謝郎君。”

晉陽公主站在河畔,遠遠看著這一幕,看著趙希言的善舉,清冷的眼裏,只有一個哄哭泣孩童開心的「少年」燦如春華,皎如秋月,映滿了她的雙眼,從此再無他物。

扶起母女之後趙希言拿著河燈回到晉陽公主身邊,撓撓頭道:“我將給公主買的果脯蜜餞送給了那個小姑娘,回去再給公主補上好了。”

晉陽公主搖搖頭,走上前去替她整理因變戲法而弄褶皺的衣襟,“變故太多,太平盛世的窮苦人家也不再少數,殿下的善舉只能救急。”

趙希言點點頭,“多往民間走走,方知百姓疾苦。”

——應天府——

——是夜——

新婚的夫婦從家中攜手出來,至京城內的道觀祈福。

乞巧節的夜晚,道觀內也極是熱鬧,蓄水的大缸中擺漂蕩著幾盞蓮燈,香客們前來祭拜,孩童們紮堆在一起圍觀做法事的道長。

“恭喜張大人,新婚大喜。”觀中一名女冠向翰林學士張九昭道喜道。

張九昭遂雙手相合微微躬身,“多謝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