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看到這個題目, 穆二胖一時間是沒有頭緒的。

因為光從這四個字的字面意思理解,大概就是四海之內的百姓的欲望、想要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那百姓共同想要的東西可太多了,比如安定的生活, 清明的官員,減負減稅, 平等的待遇等等。可發揮的空間太大, 就成了太空泛不好寫了。

而且照著劉學政素來出題的慣性,穆二胖覺得他出題雖然刁鉆,卻不會出這種假大空的題,所以這四個字肯定是有具體出處的。想到了出處, 才能揣度到劉學政真正所指的某個方面。

穆二胖在腦子裏自己回憶了一番, 一時間只能想到兩句詩,一句是‘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另一句是‘四海同寒食, 千秋為一人出處’。

前者是寫中秋月的, 後者是寫寒食節的。

不止不怎麽應景,而且也只占了這題目裏的三個字。

詩文上想不出了, 他便想文章裏頭的,《禮記》中也有一句,是‘禮樂通天地, 四海同敬愛’。還是前頭的問題, 少了個‘欲’字。

看來‘四海同’這個思路行不通, 他念叨著‘四海’和‘欲’, 搜腸刮肚, 總算又想起了一句詩, ‘四海欲行遍, 不知終遇誰’。這下好了,‘四海欲’三個字有了,‘同’字又沒了。

看似簡單的四個字,正因為太過簡單,涉及的東西實在太多,穆二胖足足想了半個時辰,聯系前頭劉學政出過的‘平仲君遷’試題,便也把眼前的題目拆成兩個字兩個字的那種,也就是在腦子裏想著“四海……同欲”這樣的出處。

這樣的回想方式對於腦海中容納了上百本書的人而言,無異於大海撈針。

而人在靜止不動的時候,是最覺得寒冷的。

又過了快兩刻鐘,穆二胖手上的手爐溫度漸冷,腳都凍僵了,總算是想起了一句話——‘四海之內,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

光從這句話來看,劉學政只是截出了話頭和話尾,搭在一處,比院試正場的那不知所謂的‘過客不須問,詩在禦屏風’截搭來的簡單多了。

難點也就是在截出來的‘四海同欲’這個字太過普通,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本來就是連貫在一處的話,從而不去想它真正的出處。若直接出‘一意同欲’,則會比現在簡單很多!

這句話看字面意思就非常好理解,就是普天之下,全國上下,上位者對所有百姓都要一視同仁,同樣要求。也就是他前頭已經想到的‘平等待遇’那一個點。

主旨照著這個也非常好寫,尤其是穆二胖很喜歡聯系開國皇帝的事跡來寫。

他老人家開國時就頒布過一些相關的法例。

雖然用典這種手法上頭,劉學政本人更偏愛冷僻、常人不知道的典故。

但如果用開國皇帝頒布的法例來稱頌贊揚他的功績,誰能說用的典故不夠好呢?

想到了出處之後又有了思路,穆二胖的神色也沒有變得輕松,而是變得有些古怪。

蓋因為這句話出自《晏子春秋》。出題之人又同樣還是劉學政。

他似乎透過卷面感覺到了劉學政的想法——前頭出‘平仲君遷’,你們愛想晏子是吧,我這次就出點晏子的東西考考你們。

這要換個心裏承受能力不強的,想到這一層估計得氣吐血!

要不說科舉考的也是心態呢?穆二胖忍下接著腹誹的沖動,趕緊開始寫詩。

最近他都在跟著沈傲霜學寫詩,成詩的速度倒是沒有變快,但寫出來的東西比從前又好了幾分。

等詩文寫成,穆二胖又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趕緊交卷——考場裏實在太冷了,他腳都快沒有知覺了。

文人體弱、挨不住凍的不在少數,加上這又只是歲試,所以他交卷的時候考場裏頭的人已經離開了泰半。

後頭等出了考場一瞧,原來是外頭又變了天,寒風陣陣的同時,還陰沉沉地下起了雨夾雪。

翠微其他人答卷速度都比他快,便都籠著袖子在門口等著他。

等他出來了,大夥兒也不多留了,沒得在外頭說話喝一肚子風,抓緊往書院走。

沈翠在光幕上看著他們的動向,知道他們快回來了,便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熱水和姜湯。

等到眾人回來了,先灌一碗熱辣的姜湯下肚,再排排坐在炕上脫掉陰濕的鞋襪,把腳泡進熱水裏,不約而同舒服地喟嘆出聲,方才感覺活了過來。

等緩過來了,崔斐立刻詢問道:“今天別的題倒還好,就是詩題真是不好寫,‘四海同欲’也在空泛了,裏頭又那般凍人,只感覺腦子都要凍僵了。絞盡腦汁想了好半天,這才寫了首詩出來。”

這話一出,穆二胖他們互相你看我、我看你的,臉上都有些一言難盡。

崔斐也立刻明白過來,看向梅若初問:“我寫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