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藝術家之魂Ⅴ(第2/4頁)

用遊戲術語來說,靈性強度代表的只是裝備的等級,但並非等級高的裝備就一定比等級低的裝備更好,還得看裝備特性。加防禦,加攻擊,還是加治愈,側重各有不同。

由於這125幅畫作之中有不少備注為黑暗藝術的作品,還有一些被作家本人標注為治愈藝術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麽精神汙染的畫作,或者某些反聯邦反政府主義的家夥故意混進去的危險作品,繪畫大賞主辦方的工作人員當然不會以身相試,他們派出鑒賞畫作的都是因為精神汙染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罪過的死刑犯。

這也是世界藝術大賞一直以來的慣例。

一個月時間,繪畫大賞官方陸續向死亡畫廊之中投放了數百名死刑犯。

再通過觀察他們進入各個展間鑒賞完畫作之後的精神狀況變化,來鑒別這些藝術品的特性。

不過,無論是精神汙染,還是治愈精神汙染,一般來說都是潛移默化的,並非短時間就能做到。

正如當初的「安息日」,見過這幅畫的人有很多,但他們並不會當場就出現精神問題,而是在之後的時間裏,精神狀況隨著逐漸變得不正常。所以,官方給出了一個月的觀察時間。

此時,電視屏幕中播放的就是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死亡畫廊中出現的各種畫面。

所有畫作內容都沒有被拍入鏡頭中,出現在鏡頭裏的全都是不同展間裏的死刑犯的狀態。

一幕又一幕畫面切換而過。

有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發自內心地懺悔。旁邊有字幕貼心備注:[這是一樁滅門慘案的兇手,瘋狂而嗜血,毫無人性。]

有人呆立原地,臉上一片安詳幸福,仿佛已深入天堂。字幕繼續貼心備注:[這是一個鼓吹末日論,煽動自殺的邪教徒。]

有人形態癲狂,把自己的眼珠子摳出來玩;也有人直接幹掉了同一個展間的家夥,在地上瘋瘋癲癲用鮮血寫情詩……

——放在過去,這種要打馬賽克的畫面是絕不可能登上電視的。但自從這個世界遭到汙染後,大家已經開始接受和適應這類畫風了。不就是幾個遇到了黑暗藝術作品的倒黴鬼嗎?

125間展間中的畫面在電視上一一切換而過,最後鏡頭逐漸放緩,定格向死亡畫廊最外圍的一間展間。

墻壁上,一幅畫卷徐徐展開,無邊的麥浪如海洋般翻湧著,大片的金黃色在鏡頭裏一閃而逝,很快就被切換到了展間中央。

——盡管這是一幅治愈系畫作,但節目依舊沒有給出哪怕多一秒的鏡頭,仿佛多延長一秒,就會給觀眾造成精神汙染似的。

自從有一幅治愈系神作被發現會導致看過那幅畫的人在心中塑造出不存在的神明,染上狂熱的信仰崇拜之後,聯邦對所有藝術品的公開展示都變得謹慎起來——誰也不清楚,看似無害的作品是否有隱藏的危害。或者某個創作者是否有反聯邦傾向,故意借助這個平台來毀滅世界。

這種只展示一秒畫作內容的做法就很巧妙。即便是《安息日》這種等級的黑暗藝術神作,也不至於只看一眼就讓人中招。

鏡頭切至展廳中央,幾名死刑犯正閉著眼睛躺在地上,身體好像攤成了面條,他們臉上懶洋洋的表情就像是正睡在麥田裏曬太陽,呈現出極舒緩極放松的姿態。

主持人不知道從哪裏取出一張信封,開始介紹起來:“這幅畫作名為《秋日田野》,畫家是小有名氣的治愈藝術大師秋陽老師,讓我們來看一看秋陽老師隨畫附錄的創作主題與創作時的心路歷程……”

每一幅參賽作品都有要求畫家寫下創作主題與創作時的心路歷程,這絕不是為了做無聊的閱讀理解,而是為了方便主辦方知曉畫家本人對作品的定位,然後再針對性投入死刑犯去鑒賞。

譬如,若是畫家表明自己的畫作有強大的治愈能力,主題是破鏡重圓,官方可是真會投放反目成仇的情侶進去鑒賞鑒賞的呢。

作為繪畫領域最具權威性的賽事,但凡是入選者,本身已經是聯邦最傑出的人物,有些人的作品或許早就在過去治愈過不少人,還有些人會在將來為聯邦做出莫大的貢獻。

因此,主持人一個也不曾遺漏地一一介紹起來,他們也值得這樣的排面。

就這樣,轉眼已經來到了倒數第二幅。

“……作為一幅現實中存在原型的特殊人物畫,《惡鬼》是當之無愧的黑暗藝術經典之作,畫中的主角是畫家幼年被虐待死去的妹妹。每一名有家暴前科的死刑犯,都在這間展廳裏遭到了精神上的酷刑,經歷了仿佛被惡鬼索魂般的遭遇,最終扼頸而死。眾所周知,人物畫的靈性大都強於風景畫。這幅畫的靈性之強,除去頭名畫作外,幾乎超越了其他的所有畫作。但局限性也很強,只對家暴者具備精神汙染,有極高藝術價值的同時,缺乏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