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我是誰Ⅱ(第2/3頁)

而這個世界與他唯一割不斷的聯系,便只有他的母親,常年住在第七病院深處的白辛。

盡管在血緣上,他們是母子,但白意與她相處的時間還及不上老院長。

因為對方精神病人的身份注定了不能讓親生兒子日日待在她身邊,長期與她交流,這有違普世價值觀裏關於小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理念。

事實上,若不是白辛無親無故值得托付,孩子生父的身份更是沒有半絲線索,就連白辛從前生活過的幸福孤兒院都在第七病院隔壁,讓一個小孩子隨著生母待在精神病院裏長大,便已是許多人眼中不該發生的事。

但這個社會的資源還不夠充沛到給予白意更妥善的安置,老院長已經是他最好的選擇。

因此,白意對生母的印象其實並不深。

他從前一直以為,母親與其他病人並無區別,都是思維異於常人的,構建了他從小到大的世界觀中,混亂的那一面的一部分。

少有的相處時光裏,對方的身體似乎一直不好,大多數時間都在床上養病,安安靜靜的,醫生護士診斷時也很配合,讓做什麽就做什麽,仿佛對這世界的一切都不在意。

就像是站在書外的人,在看書中的角色。或者玩遊戲的玩家,面對遊戲裏的數據NPC。

唯有看向白意時,她的眼神不再是那種空茫的,如書外人一般的平淡,而是明亮的、溫柔的、滿含期許的,但這種感情卻不僅是母親對孩子的愛,更多的是……仿佛他是書中世界唯二真實的人,數據NPC包圍中唯二的玩家。

不,這種期許似乎比那還要高。

小時候白意甚至有種錯覺,白辛好像是一個落入書中的書外人,深陷遊戲中無法下線的玩家,而他是這本書的作者,是遊戲的GM,是唯一能幫助對方擺脫虛幻,回歸到真實世界的“神”。

並且,是值得期許,還未成長起來的“神”。

一個母親,竟然將自己的兒子視若神明。

這聽起來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換一個角度去想,好像又不那麽奇怪。畢竟這世上許多父母,身在最低的低谷、滿身濁世的淤泥,便總愛將子女視作救贖自己的希望,幻想著將來的他們長大後,帶自己攀上風光的高峰。

而白辛那樣的期許,或許是希望將來白意能帶她離開第七病院,擁有更自由的生活吧?

——每當看到白辛對兒子那尤為特別的態度,第七病院的醫生護士都忍不住這樣想。

白意的想法倒是與他們不同。

在還未記事的時候,他便將自己總愛做夢,在夢中變成許許多多的人,進入許許多多的世界,還有總是控制不住感知到其他人情緒念頭的這些事情,都告訴過自己的母親。

對於一個還不懂這世上大多數常識的孩子來說,他不覺得自己身上有什麽問題,只以為每一個小孩子都是如此,當他們長大之後,或許就不再做那些夢,也感覺不到那些奇怪的情緒了。

而白辛讓他不要同其他人提起,否則,就會永遠被關在第七病院出不去。

精神病人也並非時刻都處於發病狀態,白辛清醒時的叮囑,被年幼的孩子放在了心上。

——雖然當時的他還不覺得被關在第七病院是多麽可怕的懲罰,這間醫院對他來說,已經是足夠大的一方世界了。但見識過那些病人發病時被帶回房間,每天出來放風的時間都受限,還見識過母親吃的那些一看就不好吃的藥……白意當然不願意體會這些待遇。

而在他稍大一些,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特殊時,母親看向他時仿佛時時刻刻充滿著期待與希望的眼神,也就有了另一番解讀。

他是知道母親入院的病因的,妄想症。

想必擁有妄想症狀的白辛一定對他說的那些話堅信不疑,或許還將他當作類似小說中的超能力主角,也就難怪她看待這個世界、看待他的目光,是如此的特別。

白意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想的。

直到噩夢遊戲系統降臨後,太多被忽略的細節出現,他才恍然意識到,或許有什麽東西被他忽略了,白辛身上還有他未曾洞察的隱秘。

——對於要不要找出真相,白意本心是無所謂的。但系統降臨至今,在某些時刻所作出的提示,無疑是在引導他走上發掘真相的路。

那麽,他便順應一回又有何妨。

他已確定這遊戲系統的造物主便是自己。而這世上,不會有比自己更值得相信的人。

拋卻了那許多的猶疑,白意見到了提前約好的老院長,還從老院長手中找到了近三十年前,白辛入院後的所有病歷档案。

嘩啦啦。

病例被翻動的聲音中,夾著著老院長的絮叨:“這孩子好像從小就喜歡看書,在孤兒院時就喜歡天天抱著童話書,經常將童話故事裏的事情當真。後來,她開始給孤兒院的小朋友講自己編的童話故事,據說編得特別生動,小朋友都喜歡聽,孤兒院的老師還覺得她有寫故事的天賦……但後來,大家就發現,事情變得不對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