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村中閑話31(第3/5頁)

裝了一筐,回去路上黎大也沒起在騾子身上,就牽著繩,讓騾子馱著筐,慢悠悠的回到了村裏。

黎大家買騾子了。

村裏人人瞧見了,不過也沒幾個說酸話的。

“就是為啥不買牛?牛種地耕田不是更好使嗎?”村裏人疑惑這個。

但黎大家要買啥就買啥,又不是他們家買。

十一月中是徹底閑了下來,村裏熱鬧起來,婦人阿叔閑著能串門說熱鬧八卦,杏哥兒抱著元元也愛上黎家來玩,他家今年水田試的多——

大哥家不樂意,怕危險,不過家裏莊稼地的活都是公爹做決定。因為是黎周周贅婿顧兆出的主意,杏哥兒的公爹便仔細問杏哥兒成不成。

這杏哥兒哪裏敢打包票,只說黎周周家上十畝水田的肥,他和周周從小長大,知道周周性格,不是張揚的人,很是穩重老實,又說大伯種田也好,父子倆都同意拿十畝水田來追肥,應該是沒啥的吧?

本來杏哥兒公爹也糾結害怕,想著拿五畝水田試試算了。聽到杏哥兒說這番話,尤其是黎大種田好,仔細想,那確實。當年黎家老頭子分家,給黎大分的田,那都不能用偏心說,真真是恨黎大,分出去的十畝旱田,五畝水田,那都是糟透的。

尤其那旱田,是黎家年年種,田給累著了,種一茬黃米,那麽好活的糧食,連一石都沒有,就這樣的旱田給了黎大。

黎大當初剛分家,帶著五六歲的哥兒,頭幾年連肚子都填不飽,又不敢緊著種,讓地緩,歇一歇,肚子就得餓。

杏哥兒婆母都要背地裏說一聲,當爹娘的,怎麽心腸就能這麽狠心,黎二黎正仁是黎家老兩口的兒子,黎大難不成就不是了?

就那麽糟的旱地,黎大愣是給種出來了。

今年多少收成來著?

杏哥兒知道啊,趕緊說今年黎周周家,旱地一畝有四石了。

於是杏哥兒公爹抽了一晚上的旱煙,咬了牙,上了十畝的水田肥。他家水田一共二十多畝。

就這樣提心吊膽的,天天往田頭去瞅,終於到了收成。

自然不用多說。如今杏哥兒婆母特別看重杏哥兒,誇杏哥兒當初膽子大能說話,家裏地裏莊稼的事,老漢問她啥意見,她都不敢吱聲。

如今杏哥兒在王家地位那是一個大拇指。

“沒事就去找周周串串門,抱著元元多玩會,家裏如今清閑也沒多少活。”杏哥兒婆母說。

杏哥兒便不客氣,高高興興應了聲,帶著元元去找黎周周玩了。

“今年家裏手松些,我想過幾日去鎮上扯點紅布買些新棉花,給元元作身新衣裳,別看他人小小的,一天一個樣,長得可快了。”杏哥兒抱兒子放地上,一手扶著。

元元如今會走路了。

按照這時候說法,元元去年元宵過了就是兩歲,實則一周歲,現在實打實的一歲零十一個月,老人家會說孩子過了年就三歲啦。

古代小孩夭折的多,尤其是村裏的,所以起的名字賤,往大報一歲也是想哄過小鬼,意思這是大孩子了,身子骨硬朗,少纏著。

“那一起去。”黎周周答應。

元元走路不太穩,搖搖擺擺的,杏哥兒就跟在後頭扶著,怕兒子跌倒,一邊說:“你要買啥?”

“買塊糖,我嶽家在蓋屋,估摸沒多久要來報喜信。”黎周周想提前備著,別到時候急急忙忙的。

杏哥兒說成,又想起什麽,說:“我爹娘要帶光宗去府縣送糧了。”

“今年二叔二嬸光宗都去啊?”黎周周問。

去年黎周周成親,黎二才從府縣送完糧沒幾日。每年都是十一月農閑了,黎二家的稻米不賣,舂幹凈了,裝著麻袋給府縣上黎三黎正仁送去。

全是稻米,沒有麥子。

劉花香說她那弟妹是府縣城裏人,嬌氣的不得了,跟她們農家人比不了,平日裏很少吃雜糧,見天的白米飯吃,用的碗啊小巧的,讓她吃得八碗才成……

這是早先劉花香帶著杏哥兒光宗一起去,見了世面,回來學給村裏人,府縣人穿什麽、吃什麽、用的什麽碗都能說一天,當時村裏人聽得也熱鬧,沒見識過啊。

黎周周聽杏哥兒學過,只記得府縣好大。

黎二家送糧也不是白送,收錢的,按著官價一升八文錢。趕著牛車去府縣,天不亮出發,因為牛車馱著糧食,杏哥兒唯一去的那次,也是他和弟弟光宗輪著坐,光宗坐的多,他大部分是走的。

到了府縣已經晚上,城門關了,他們得在外頭露宿一夜,早上城門開了才能進去。

杏哥兒那次回來,路上吃的苦,挨的凍都沒提,只撿著府縣好話說了。如今年齡大了,嫁了人,家裏田收成好,手裏有了銀錢,再談起過去那次去府縣,就坦蕩多了。

“可累人了,光宗今年已經十四歲了,我不信爹娘還讓他坐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