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排骨糯米飯

到了書雲齋, 沈掌櫃已經在店裏等著了。

看到周青林過來,他忙迎了上去,笑著說道:“見到周秀才過來,我心裏就高興, 這幾日被那書坊的刻版師傅催得我都不敢過去了。”

說著, 他指了指周青林的書箱問道:“咋樣, 下一期的畫冊都帶過來了吧?”

見沈掌櫃滿眼的期待,周青林脫下後背的書箱笑道:“今日已是月底,下一期的自是都帶過來了。”

沈掌櫃最喜歡聽得就是這句話,他咧著笑嘴忙把周青林往後院領。

到了內堂, 周青林也沒耽擱,打開書箱把五本已經裝訂好的畫冊拿了出來。

沈掌櫃把幾本畫冊都翻看了一遍, 見每本冊子上頭的動物畫得活潑有趣,神態依舊惟妙惟肖的, 不禁滿意地點點頭。

沒想到周秀才畫起畫來居然也能和念書一樣用心, 這刻畫入微的做事態度,真不愧是院試第一人啊。

等查閱好畫冊之後, 沈掌櫃便拿出上個月的銷售賬冊, 兩人結算起當月的分成銀子來。

因後幾套畫冊如今都轉至京城刻版印刷,加上兩地路途遙遠, 每月的銷售量很難做到及時匯報到這邊過來,所以結算方式已經從原先的當月結算改成了如今的隔月結算。

也就是說,今天他倆結算的是上一個月的分成。

最後算得上個月五套冊子的總銷量為兩千六百五十本,而每賣一本,給周青林的分成為一百文, 所以今日他一共拿到了兩百六十五兩銀子。

把兩百多兩銀票收好, 周青林拿出五兩銀子遞給沈掌櫃, 這是支付他書箱裏一大疊歷年鄉試考題卷的銀子。

前段時間周青林就拜托了沈掌櫃幫自己從京城帶考題卷來著,他想多參詳參詳歷年鄉試的考題類型和考生的答題內容。

特別是策論題,與前頭考童生和秀才不同,周青林覺得,考鄉試時,策論才是最關鍵的。

雖然每次鄉試的策論考題不會重復,但是往年考生的答題內容對他肯定會有幫助的,因為看了這些後,自己對大歷朝就會有了更全面地了解。

原身就是一個常年待在鄉下的普通百姓,平時除了知道水田賣多少銀子一畝,一畝地大概能產多少糧食之外,其他的事原身基本都是不怎麽了解的。

特別是涉及朝廷的兵、刑、禮、吏治、河防、工賑這些方面的問題,更是兩眼一抹黑了。

不過原身的弟弟和大哥定是知曉這些的,但是他們哪裏會和原身說啊,平時都不屑與他說話呢。

因為在周青水和周青雲的眼裏,原身就是一個不學無術、不求上進的廢材一般存在呢。

所以周青林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了解這個社會,既然自己沒有積累,那麽他就從歷年的考生答題中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吧,不管是以前的還是當下的。

出了書肆,周青林並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先去了一趟糧店,他家米糠快沒有了,自己得買點回去才行。

他先去糧店邊上的肉鋪花了八文錢買了一根子排,自己已經好久沒吃過排骨飯了,晚上他想做頓排骨飯吃。

讓肉鋪掌櫃幫他把子排剁成小塊後,周青林就去糧店買了兩斤糯米,接著又讓店夥計給他稱了二十斤米糠。

付好了銀子,他向掌櫃詢問了店裏其他幾種糧食的價錢,像大豆芝麻啥的,他一一都問了個遍。

那掌櫃倒是沒有一點不耐煩,大概是見自己穿著一身生員服的緣故吧。

周青林之所以會問這些,也是因為想做市場調查罷了,糧食關系到國計民生,穩定的糧價也是老百姓安心生活的根本。

而這些也是他這個鄉試預備考生應該了解的。

背著書箱拎著米糠,周青林往旺枝巷而去。

已是中飯時間,周青林先去了巷口食肆,今天他不想自己做飯來著,覺得這樣太費時了,此時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沈掌櫃幫他從京城帶回來的考題卷了。

點了一個麻辣豆腐和一碗炒肉片,外加兩碗大米飯,一共花了八十文,周青林算了算,這價格相當於前世的十八元錢,還挺便宜的。

回到家裏,周青林先從布袋裏舀出半碗糯米用水泡上,糯米泡過水後,晚上燒排骨飯時就不會出現夾生飯了。

忙好這些後,周青林就拿出筆墨,然後邊看考題邊做起摘抄來。

“行賞孝順之至論”,這是已亥年鄉試的五道策論題中的一題,也就是去年周青水考的試題。

周青林仔細看了去年鄉試頭名解元對這題的解答,對方以《禮記曲禮 》中“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爭。”的章句開篇,娓娓闡述了自己對孝道的認知與觀點。

周青林心想,這就是熟讀四書五經的好處了,必要時可以引經據典作為論證的依據。

想到這裏,周青林突然有種“萬變不離其宗”之感,心道,四書五經光會背還不行,他還得逐字逐句分析吃透才行,看來自己儲物倉庫的譯文書還是得多多派上用場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