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沐瑾的反應在喬烈的預料之中。

喬烈並沒有坐以待斃, 而是趁沐瑾回援橫斷江防線,緊急征招兵卒,打造兵械, 修建防築工事。

為了防擊沐瑾的投石機轟擊, 也采取用麻布裝上泥土、沙石作為防禦,還在城墻外挖豪溝、布陷坑、壘沙袋,將沐瑾之前采用的打法學了個十成十。

他們的地盤不產煤炭, 導致煉鐵的耗費大, 沒法像沐瑾那樣大量打造好用的長刀,且冶煉技術也不如沐瑾的好,造不如那等堅固耐用的精鐵,只能給兵卒配置長矛作為武器,但在甲衣、盾牌的制作上,並不比沐瑾的差多少。

可他們有一個沐瑾比不了的優勢, 那就是兵便宜。

各豪族莊園、地裏的青壯年召聚過來, 發上武器甲衣就能上戰場,要多少有多少。廣庭郡各縣的豪族逃到郡城時, 也帶來了大量的私兵, 在這種生死存亡面前,他們也都豁了出去, 紛紛帶著兵來到陣前。

半個月時間,喬烈又聚集起將近二十萬軍隊。

他試著投降未果,見到沐瑾發兵攻城, 直接打開城門,將兵派出去。

有石頭落下, 兵卒們便往沙袋後面躲、往壕溝裏鉆, 借著沙袋和壕溝的掩護來到陣前, 以沙袋、拒馬樁為掩護,防止對方的騎兵沖陣。

……

沐瑾回到廣臨關時,就收到消息,得知喬烈的防禦工事已經修築好,沙袋墻壘得比他們修建在廣臨關口的還要高,並且壘的是兩層沙袋。

沙袋裏的泥沙裏有縫隙,對於抵擋子彈、炮彈速度快沖擊力大的攻擊方式極為有效,哪怕是現代化戰爭中,沙袋都依然有效。它對於投石、床弩都能進到極大的抵禦作用。

廣庭郡郡城的城墻堅固,外圍又有沙袋墻、溝壕作為屏障,把城墻牢牢地護在後面。他們最外層的沙袋墻到城墻的距離,已經超過沐瑾投石機投射的範圍。也就是說,想要用投石機攻下城墻,必須先拿下沙袋墻這層防禦圈,將投石機推進到射程內才行。

對面也有投石機、床弩,架設在沙袋墻後面,在沐瑾進攻時,是能打著他的。

石頭便宜,到處都是派人開采來就行,打起來不用心疼石頭耗費大。沐瑾讓重盾兵護著投石機營到陣前,投石射擊。他們這邊發起進攻,對面必然會反擊,就會曝露投石機和床弩的大概位置,這時候投石機就可以發起精準打擊,先摧毀對方的投石機和床弩。

這只是第一波攻擊。

對方擺開的,其實是陣地戰。

沐瑾作為進攻防,得先打陣地戰,才能打攻城戰。

他們的沙袋壘得有一人多高,沙袋後方應該還有墊腳的,這樣守方站得高,可以居高臨下,用長矛刺向攻到近前的人,占據著極大的優勢。

如果沐瑾直接強攻,必然死傷慘重。

作為進攻方的優勢之一,就是節奏在他的手裏,什麽時候進攻由他說了算,不用被迫應戰,連點休息和做戰鬥準備的功夫都沒有。

他把手底下的都尉、營將都召到帳篷中,給他們分派作戰任務。之前搭人力升降梯的腳手架還在,這些都是可拆卸下式的,拆下來就是一個個連接部件和鋼管。手臂粗的大鋼管,最長的有四米,短的有兩米。

沐瑾讓人去找了些麻繩進來,又讓人扛了幾根四米長的鋼管過來,讓侍衛把鋼管的兩頭都繞上一圈麻繩,又在正中間繞上圈麻繩,將其架在濠溝和沙袋上,再往上鋪重盾。重盾兵用的盾牌,寬一米,下面鋪鋼管,上面鋪重盾,等於是在沙袋和壕溝上架設簡易的鐵橋。

他鋪設好以後,讓兵卒子們爬上去,在上面來回奔跑,相當穩固。因為重盾和鐵管都筒,無論是壓在壕溝兩側的泥地上,還是壓在沙袋上,都能將其壓得凹陷下去,形成固定效果。麻繩繞在鋼管上,增加摩擦力,避免鋪設成橋的盾牌打滑。

至於沙袋墻就更好辦了,搬來跳板架在沙袋外面,進攻的時候踩著跳板就鋪上去了。

沐瑾手底下有騎兵,有運輸的馬車,直接把這些纏上麻布的鋼管、跳板拉到陣前,讓重盾兵扛著盾牌攻上去鋪好橋,後兵緊隨其後,從沙袋上方翻到對面的防禦營地,直接近身搏鬥。

單手盾加長刀的步兵,對上對方的長矛兵,他占優勢。

最重要的是,他是進攻方,只需要撕開對方一道口子,就可以從撕開的口子攻進去,再朝著兩側和前方慢慢清。

定好作戰計劃,分配完作戰任務,各營便忙碌起來。

沐瑾則坐鎮大帳,密切注意著戰局變化。

方易跟在沐瑾身旁,亦是忙得團團轉。他之前跟著中軍都尉戚榮留守廣臨關,沒有跟著沐瑾回去,是事後才知道橫斷江防線打得極慘,連大將軍都親自提刀拼命,受了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