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因為花朝節上三公主的插曲, 薛玉潤跟三公主、楚正則一齊入宮。

薛彥歌和薛澄文二話沒說,也跟了上來,非得在宮門外等著薛玉潤。

薛玉潤哪能不知道薛彥歌和薛澄文是為什麽, 不就是擔心沒跟她一起回家, 到時候大哥哥揍起來無人相幫麽。踏入宮門之前,她朝兩個哥哥“冷若冰霜”地哼了一聲。

這聲很輕, 三公主沒留心, 只有走在前方的楚正則勾了勾唇角。

*

許太後和太皇太後正在暢音閣, 聽梨園唱新戲。

楚正則並未久留,向太皇太後和太後行過禮,就帶著德忠等先回禦書房。

太皇太後也不留他, 笑著朝薛玉潤和三公主招了招手,一手拉著薛玉潤、一手拉著三公主, 在自己身邊坐下, 先問三公主道:“含嬌, 今兒都遇著了什麽好玩的?”

三公主立刻讓福秋拿出了絲綢竹篾做成的金蓮, 獻寶似地給太皇太後看:“皇祖母, 你看。我原先還覺得,北湖怪沒意思的。瞧見湖上飄了好些金蓮, 才覺得好玩。”

太皇太後對哄小姑娘,向來有些耐心, 聞言仔細端詳了一番,頷首道:“不錯, 不錯。”

許太後聽到“北湖”二字,下意識地皺了皺眉, 看向福秋。

福秋便適時將今日三公主和薛玉潤、許家姑娘遊湖的事娓娓道來, 將幾艘烏篷、幾艘竹筏說得一清二楚, 只是略去了三公主先前把人扣下的事。

太皇太後一邊聽,一邊笑著拍了拍三公主的手,向薛玉潤投去欣慰的目光:“湯圓兒安排得當。”

三公主手上撥弄著金蓮的花瓣,沒說話。

薛玉潤笑道:“畢竟有三殿下在我身邊撐腰呢。”

三公主一愣,看了她一眼,又移開視線,去盯著戲台——仿佛散戲之後,戲台上暫時留下來吹拉彈敲的文武場,也別有一番風味。

太皇太後看了眼三公主,悠然地一笑,頷首道:“是這個理,你們自幼一起長大,什麽時候都該互相照看。”

“母後說得極是。”許太後也笑道:“臣妾原先擔心含嬌貪玩,特意叮囑她要跟著湯圓兒。”

許太後的目光掃過三公主身邊的“蓮花”,道:“如今想來,不是臣妾自誇,倒是頗有先見之明。她們方才一齊走來,真真像是一對親姐妹。”

薛玉潤心底“嚯”了一聲,微微坐直了些。

許太後在三公主跟她鬧別扭的時候,當然會試著拉合她們的關系。其結果,往往是許太後幫著她,訓斥三公主,然後導致三公主更加不喜歡她。

但“親姐妹”這樣的話,許太後只形容過許漣漪和三公主。

薛玉潤一時有些拿不準,許太後這是在示好,還是在給她挖坑?

——又或是,許太後想把三公主嫁進薛家?

三公主也懵了,下意識地反駁道:“怎麽可能?”

許太後笑意微僵,輕斥道:“你這孩子,說的什麽糊塗話。你跟湯圓兒,就連聖壽節的時候,不也是一齊當的福女?好事成雙,如意吉祥。”

所謂“福女”,其實就是代替天下所有的女眷,在聖壽節時,對太皇太後捧壽桃、念祝壽詞。通常由皇室宗親和大臣之女擔任。

自薛玉潤入宮以來,太皇太後聖壽節上的福女就一直由她和三公主擔任。

但薛玉潤很清楚,三公主並不樂意次次都是她,為許漣漪爭取過幾次,均以失敗告終。以至於聖壽節前後,三公主總是格外看她不順眼。

薛玉潤喝了口茶,心底幽幽地嘆了口氣。她跟三公主從小關系就很僵硬,不是沒有原因的。

三公主撇撇嘴,沒說話。

太皇太後慢條斯理地道:“前兒中山王妃入宮,向哀家求一個恩典,想讓長樂縣主當福女。”

太皇太後這麽說,那也就是還沒有應下,否則她就會直接說敲定好的人選。

“臣妾思量著,中山王妃想讓長樂縣主當福女,頂要緊的,是祝您聖壽千秋。二來,她們想必也有私心,想沾沾您的喜氣,好讓她討個好彩頭,在都城擇佳婿。”許太後忙道。

緊接著,她提出了解決之法:“巾幗書院每年都會在聖壽節獻禮,長樂縣主這些日子在巾幗書院就讀。臣妾想,不如就讓巾幗書院的獻禮以長樂縣主為主?中山王妃想來也會欣然應允。”

“至於福女,還是由含嬌和湯圓兒來當吧。”許太後最終道。

畢竟,巾幗書院獻禮是由當年比出的最優秀的女學子載歌載舞、撥弦吹笛,比單純捧壽桃的福女,要容易出彩多了。

薛玉潤不知道長樂縣主的底細,但就她在登高宴上跟長樂縣主的相處來說,薛玉潤可不覺得她是個好相與的。

到時候,名義上是巾幗書院女學子的獻禮,到頭來,恐怕其他的小娘子都會形同虛設。

薛玉潤立刻道:“多謝太後厚愛。臣女以為,長樂縣主特意為了慶賀太皇太後大壽千秋,遠道而來。此次,當恭請三殿下和長樂縣主當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