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瘋狂的名士們(第3/4頁)

這當然違背了他的宗旨。

暴怒之下,董卓在雒陽又是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敢言立東西兩京者,殺!

但很顯然,雒陽的士大夫集團在絕境之下,因找到了一絲希望,使其求生欲望反而更強。

殺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

整個雒陽,包括司隸的士族全都爆發了。

在建立兩京的問題上,司隸士族在漢朝所蘊藏的能量,終於逐漸展示了出來……

首先,是由董卓一手扶持起來的司空荀爽,拖著病懨懨的身體上了朝堂。

他當殿直言上疏,言‘雒陽乃大漢中興之所,八世帝都,不可妄廢宗廟,當保留朝堂,全祖宗社稷,以慰光武’。

荀爽已是病入膏肓的將死之人,他在這個時候敢當堂發言,就說明他已經是抱了孤注一擲的心思。

而這種言論,荀爽若是沒有信心得到其家族的支撐,他也是斷斷不會在朝廷上言之的。

荀爽站出來發言,只是一個開始。

緊接著,五官中郎將陳紀也站了出來,亦是發聲支持荀爽。

潁川陳氏,和荀氏一樣,亦屬天下望族,而陳紀身上更是有著‘三君’的光環。

漢時,士族大家互相標榜,彼此互相捧贊,多有八俊八顧八廚八及之稱謂,並贈之以不同的人,就好比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名號,已經被不同批次的人用過了,同一時代都不止八人。

東面有八俊,西面也可能冒出來八個互相標榜為八俊的人,分不清誰是真品誰是贗品……

但能被標榜為‘三君’這個稱號的,卻只有兩波。

一波是竇武、劉淑、陳蕃,一波是陳寔及其二子陳紀、陳諶。

三君之稱,極著高名。

荀爽和陳紀這兩個人站了出來,基本就等於代表了整個潁川士族的意見。

董卓氣的牙牙癢,偏偏還不好殺人,因為偏巧這兩個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

殺他們等於抽自己耳光。

當時,董卓想示意宣布散朝,但雒陽的士大夫名流顯然還不打算放過他。

被董卓一手提拔的蔡邕也站了出來請董卓立兩京,不要廢雒陽宗廟。

同時,蔡邕還向董卓提供了一份表冊。

那上面洋洋灑灑的列舉了近百個各州名士,皆反對廢除雒陽宗廟,而這百人之名,也代表了一個巨大的名流團體。

那裏有剛剛被罷官不久的盧植、注釋與著書達幾百余萬言、創立了“鄭學”的鄭玄、名士管寧、尚書郎華歆……等等。

董卓一聽這些名字,就知道這一系列人都是由一向與自己不合的盧植攛掇起來串聯的。

基本上都是馬融一派的學子。

令董卓頭疼的是,馬融一派多居關西。

那是他馬上要遷去的要地啊……

馬融鉆研經學,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但他的弟子大多皆是關西人士,很多人就在長安附近,他們代表的是一連串的關西經學名士學者集團,其所在正是在董卓的大後方。

董卓馬上就要遷都關中了,這些人是他進入長安後,維持地方統治的政治枷鎖,他目前還不能擅殺。

而緊接著,尚有能夠代表並州士族門閥一系的太原王氏的王允也要出來說話……

甚至連清河崔氏的上陳也有。

這一下,董卓知道事情大條了。

這是天下士大夫名流借機對他做出的政治反擊,不由他不妥協。

除非他把朝中所有士大夫代表全都處死……

但真的可行麽?

董卓心中憋氣,他把這筆賬全都算到了荊州軍頭上。

本來,他就是想要鏟除荊益聯軍,如今荊州人竟敢主動惹怒他,董卓豈會放過?

他當即下令,卓騎都尉呂布為中郎將,率軍南下會和大都護胡軫,先除荊州軍,再伐益州軍,誓要將南面的宗親聯軍全部消滅。

但當呂布與胡軫合兵的時候,卻聞聽荊州軍已經行向陽人縣,與孫堅會和。

若是單單對付荊州軍,胡軫自認為手到擒來。

可他萬萬沒想到,荊州軍居然會和孫堅合兵一處。

又是那個孫堅!

但即使如此,卻也只能打了。

胡軫與呂布在半年前已經配合過一次攻打孫堅,但因為彼此不和,無法配合,因此被孫堅擊退。

如今再次聯手,效果恐怕還是好不到哪去。

呂布知孫堅善戰知兵,覺得詭計對他無效,認為不如堂堂正正與之相敵。

胡軫卻因為害怕孫堅善戰,不敢與之正面決戰,提議夜襲。

最終,西涼軍按照胡軫的計劃施行。

畢竟他才是大都護。

因此,才出現了今晚夜襲陽人縣的戰況。

……

眼見己方將士發動了數次進攻,卻也沖不進陽人縣西城,胡軫心中暗暗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