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3頁)

這個壓力很大,但士兵不能不征。別看這些人數看似很多,真正能夠隨時動用上戰場作戰的,充其量不過十五萬人。

“江東的陳留王號稱有五十萬士兵,但實則最多只有三十五萬人左右,”楚賀潮恢復了冷靜,“江東那片的土地肥沃,糧食充足,他能養得起這三十五萬士卒。幽州卻荒涼偏僻,地廣人稀,此次征兵十萬已是很多。”

元裏若有所思地道:“將軍可還記得我曾經提過的一個教我武藝的並州老兵?”

楚賀潮心想,誰會記得你這種小事,但說出來的時候就是:“記得。”

“並州兵號稱二十萬,這個數量應當出入不了多少,但裏面大多數都是民兵。”元裏嘆口氣道,“當初與我這個並州老兵師傅一起活下來的人,百不存一。”

民兵,是指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收編軍隊的農民。他們的作用是充作數量,以撐大場面威嚇敵人而已,真正戰鬥的時候,這批民兵會死的最快,用屍體來拖延敵人的腳步。

楚賀潮,“你想說什麽?”

“這次征得的兵力,全部由我安排訓練,”元裏直接道,語氣不容置疑,“我不想征白白會在戰場上喪命的士卒,我會親自鍛煉他們,將他們訓練成精銳之師。”

楚賀潮挑眉,略有些意外,“我承認,你的親兵的確訓練得很好,但十萬士兵可不是你當初所征的八百親兵,你當真可以訓練得住?”

元裏笑了,如果是其他的事他不會說太滿,但怎麽科學且專業的練兵,那他可太懂了,“將軍,你可見過我跟你承諾過什麽沒把握的事情嗎?”

“沒有,”楚賀潮扯唇,“你性子一向謹慎。”

他可以看出元裏的胸有成竹。

想到元裏身邊親兵的勇猛和令行禁止的行動力,楚賀潮當真生出了一些期待。

說不定將這些士兵交給元裏訓練幾年,當真可以帶出一支銳利刀鋒般的軍隊。

元裏是幽州刺史,征兵本就是他所有的職權,又是他掏的銀錢糧食養的兵,他都這麽說了,楚賀潮也不反對了。只是元裏還是太過年輕,十萬士兵並不是一百、一千、一萬那般的好對付,他最終道:“可。我軍中虎賁中郎將關之淮也是練兵的一把好手,我會將他派給你用。”

頓了頓,楚賀潮又道:“全權由你做主,他只做協助之用,處理你覺得棘手的事。”

元裏忍不住抿唇一笑,“那便先行多謝將軍了。”

這麽一笑,氣氛都緩和了許多。楚賀潮看著他,應了沉沉一聲。

征收幽州兵和征收親兵的標準不可能是一樣的。但元裏的要求同樣嚴格,他唯一放寬的,便是在身高體型這一方面。

在年齡要求上,他要求十五到三十五歲的青壯年才能參軍。

除了這一點以外,其他的方面一如元裏征收親兵時那般嚴格,尤其是不收背景有汙這一點。

幽州是罪犯流放之地,元裏絕不允許流放的罪犯編入軍隊。將罪犯編入軍隊,一會影響士卒的地位,二會影響隊伍的團結性和榮譽性。

想要保障部隊的建設質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融入榮譽感。讓部隊中的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軍人身份而感到驕傲自豪。

只有這樣,這一個隊伍才有了靈魂,部隊中的士卒在這種自豪之中會自覺維護軍隊的軍規法治,這樣自發性的行為一旦出現,就證明這支隊伍已經和其他的軍隊區別開了。

當一個軍隊的目標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有了其他的信仰支撐時,這個軍隊注定會成為堅不可摧的勝利之師。

當元裏發出征兵的消息之後,很多人都趕到薊縣投軍。

元裏本身就是名士,在幽、並、翼三州名聲遠揚。他的老師又是大儒歐陽廷,為他加冠的人則是宗師崔玄,這樣大的來頭,早已讓許多人對他多有仰慕。就算不論這些光看名士元裏本身,元裏身有擊殺馬仁義之功,不提這個小功勞,他還協助楚賀潮擊殺了匈奴首領呼延烏珠!

只這一條,就會讓幽州內的義士毫不猶豫地前來投奔元裏。

而元裏更是派兵剿滅了幽州內的土匪,這等愛民如子的刺史,怎能不讓幽州百姓愛戴追隨?

但前來應征的人很多,然而因為元裏的要求太過嚴格,投軍的人都有些躊躇不前。

最後應征被選上的人也只有寥寥無幾。

知道這件事後,元裏沉吟了一會,想到了一個辦法。

第二天,元裏親自待在征兵的現場,等當日選上的人聚在一起時,他當著圍觀眾人的面鄭重其事地親自發給這些人軍服、武器,還有因為被選上而賞賜的錢糧。

這些糧錢並不是軍餉,而是可以由他們帶回家中的賞賜,元裏說得明明白白,這是他對這些士卒父母的感謝。感謝他們為幽州培養出能夠保家衛國的英才。